发布时间:2023-08-15 18:3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衢州市“央地联合”提升“三衢味”农产品质效
▲余姚市供销社“味香园”葡萄“串”起乡村致富路
▲嵊州市供销社打造“嵊情家味”桃形李产业共富链
▲安吉县粮油产业农合联优化服务催生“浙江好稻米”金奖
▲常山县供销社以作风建设积聚为农服务强大“正能量”
▲舟山市定海区着力推进“新农合·新农服·新发展”
衢州市“央地联合”提升“三衢味”农产品质效
“三衢味”是衢州市委、市政府打造的以农产品为核心,以“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企业参与”模式运作,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衢州市供销社深化政企联动,引入质量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央地联合”打造“共富示范区”,实施“三衢味”农食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三衢味”正式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供应商,入选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2022推动消费经济高质量典型案例、2023年全国供销合作社50个品牌建设优秀案例、2023世界食品(深圳)博览会区域品牌金奖,在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发展闭门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获全国总社、省市领导多次批示肯定。“三衢味”授权产品年销售额实现近90亿元,成为产业赋能新引擎、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和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
一、坚持高标准牵引,严守准入门槛。出台《“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准入和管理规范(DB3308/T067-2020)》衢州市地方标准、《“三衢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2021年9月,市供销社委托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检浙江)制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加工食品、特色小吃等5个品类团体标准。中检浙江组建7人专业工作组,深入衢州各县(市、区)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特色小吃等40余家企业调研,并通过第三方平台收集网上问卷180份。进行5个品类团体标准的编制,从基本要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质量安全与品质保障、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2022年7月,5个品类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成为《“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准入和管理规范》的有效补充、“三衢味”相关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和“三衢味”品牌运营方评价准入的第三方评价依据。目前,“三衢味”授权企业达到192家,授权产品500个;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基地60个。
二、坚持高技术支撑,严把品控关卡。一是精准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依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等国家标准,2022年9月-2023年5月,中检浙江根据不同的农产品食品行业类别,以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授权的192家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种植、养殖、加工过程的品质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识别评估工作,如加工企业重点关注两超一非,特别是根据亚运食品食源性兴奋剂的要求检测去甲乌药碱、曲托喹酚等情况。二是随机开展抽样检测。根据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安排检测“三衢味”单品231个,涉及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糕点、蜂产品等19个食品大类和绿茶、胡柚、大米、蜂蜜、糕点、酱卤肉制品等55个食品细类,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品类和环节覆盖率均为100%,合格率达到98.8%。三是系统编制白皮书。综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产品抽样检测情况,发现受审核方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系统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关键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编制“三衢味”年度综合质量报告(白皮书),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常态化监管机制,保障“三衢味”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严保服务效能。一是实施培训提升工程。合作举办品控管理、标签规范等培训活动。目前开展专题培训5场,累计培训300人次。拟定《衢州市“三衢味”食品生产企业综合质量提升培训方案》,开设卓越管理、共性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食品安全管控与食品安全等9大课程,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指导、你提我评的模式,全面提升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二是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引入中检质量服务系统数字化追溯监管平台,从原料入库、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餐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一物一码,自动赋码,全流程信息完全透明展示,收集反馈客户信息,已完成福赐德、健康蜂业等7家企业的追溯服务工作。“三衢味”与中检浙江已达成战略协议,对纳入数字化追溯监管平台的企业,将补贴首年5000元平台费及10000张中检质量追溯标签。三是实施服务延伸工程。依托“三衢味”省级品牌指导服务站,协助提供全方位、深层次、一体化的标准化综合服务,如举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圆桌会议,组织现场讲解、培训,一对一指导企业整改,加强企业的农食产品标签合规性、企业商标、版权及专利保护意识;依据GB/T 29186.3—2021《品牌价值要素评价·质量要素》建立“三衢味”品牌质量要素评估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定期评估和公众参与评估,强化项目跟踪,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衢州市供销社)
余姚市供销社“味香园”葡萄“串”起乡村致富路
余姚市供销社围绕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打造供销共富大平台,全面激活为农服务新动力,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余姚市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以“打造葡萄产业链带领农民共富”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为引领做优做强产业、带农合作共富更添力量。
一、擦亮临山葡萄“金名片”
一是实现产业新蝶变。临山镇农合联依托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和葡萄产业农合联等服务资源,坚持集约化发展,组织开展江南葡萄节等营销活动,带动当地葡萄产业迅猛发展。2003年临山镇成功创建“味香园”品牌,建立葡萄绿色农产品基地;近两年在临山镇农合联和余姚市葡萄产业农合联指导下,坚持擦亮“千年临山卫·江南葡萄沟”农文旅品牌,以临山葡萄为媒介,展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村镇的美丽蝶变。全镇共有葡萄种植面积1.2万余亩,品种多达38个,年产鲜食葡萄3万吨,由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的“余姚葡萄”品牌价值已升至10.93亿元。
二是推出文旅新热点。今年临山江南葡萄节正式开幕,中国植物保护研究所葡萄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余姚服务站、中国邮政农产品直供基地授牌成立,公布味香园葡萄采摘信息、价格信息、网络销售、运输渠道以及“萄醉亚运”健身文旅路线,为广大游客提供详细的葡萄价格指数以及“一条龙”的欢快采摘之旅。
三是感受活动新体验。举办“网民看看看”系列活动——走进临山镇味香园、“爱在葡园·共迎亚运”青年交友荧光跑、“葡萄美酒夜光杯”亲子酿酒体验活动、“临山葡萄开卖了”专场夜市等系列活动,游客在品尝美味葡萄的同时,还可欣赏临山自然风光、了解临山古镇文化,感受现代农业生产,浓厚亚运氛围,充分体验别有趣味的“临山味道”。
二、构筑产销对接“大通道”
一是掌握行情走出去。临山镇农合联建立一支30多人的营销团队,无缝衔接田间地头与市场终端,第一时间了解葡萄收购价格,多渠道掌握杭州、上海、宁波等地葡萄市场行情,使“味香园”葡萄走出临山、走出余姚,与杭州、上海、宁波等地果品批发市场、超市、水果批发商,实现农超对接、互利共赢。
二是电商助力促销售。临山镇农合联开辟了一条“互联网+味香园葡萄”的电商通道。每年葡萄上市时,农合联与顺丰大当家、余姚电商馆等大流量电商平台合作,开启线上销售模式,与顺丰快递实行全面合作,开通“夕配朝至”的物流配送模式。
三是抱团合作共进退。临山镇农合联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体社员抱团作战闯市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蹚出产业改革“新路径”
一是质量并重提效益。强化葡萄精益生产,以礼盒包装、超市定点销售为主要渠道精准销售,推进葡萄产业结构性改革。味香园亩产从原来的4000至5000公斤减少到现在的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由原来的2000至3000元提高到2万以上,优质品种增加至38个。通过引进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和温室设施配套,采用双膜、三膜温室大棚设施栽培,销售季节从一个多月延长至三个月,有效提高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催动产业强配套。目前临山镇拥有数量众多、配套齐全的小五金厂,专门生产用于搭建葡萄大棚的钢管及连接件,农合联社员们自发组织一支300余人的搭棚服务队,利用农闲时间为周边的葡萄种植户搭建大棚设施,服务范围已经从余姚拓展到上虞等周边地区,甚至吸引省外的农户前来邀请,搭棚成了农合联社员的第二大增收点。成立临山镇味香园农合联农资店,对建造材料进行直接采购,降低农户的葡萄大棚建造成本。
三是农旅融合带共富。农合联与上海、江苏、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40多家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动员葡萄种植大户在开辟葡萄采摘观光点的同时经营农家乐,提供餐饮服务,促进农旅融合。目前农合联已有50多家采摘观光点和葡萄农家乐,服务项目有采摘、摄影、写生,及各种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休闲旅游项目,余姚及周边城市的自驾游游客也日益增多。
(余姚市供销社)
嵊州市供销社打造“嵊情家味”桃形李产业共富链
嵊州市四面环山、五江汇聚,坐拥优质山水、优越气候和一流生态环境,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今年以来,发布“嵊情家味”区域公用品牌,以品牌化赋能产业振兴。嵊州市供销社以品质把控为着力点,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整合产供销优势资源,打造“嵊情家味”桃形李提质增收全产业共富链。
一、全力打造“嵊情家味”桃形李的品质。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设桃形李绿色基地,通过鼠茅草套种、农药化肥“双减”、引进自动化分拣流水线等措施,推动果品精品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目前已完成绿色基地创建5000余亩,种植户认证绿色食品1家、无公害农产品9家。上市销售期间,结合“百姓点检·送检下乡”民生实事工程,开展桃形李专项检测,检测结果实时上传“浙里办”嵊州“电子食安身份证”系统,供经营者和消费者随时查询核对,提振消费信心,每年抽检不少于60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二、聚力打响“嵊情家味”桃形李的品牌。以“嵊情家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契机,整合供应链、知产、宣发等多方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做好“高铁经济+”文章,在嵊新站建设品牌元素城市展馆和桃形李销售专柜,在杭州、南京、上海高铁站投放宣传视频,通过线上线下媒体刊发宣传内容60余条。联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嵊情家味”桃形李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桃形李知名度和附加值,品牌价值达2.26亿元。举办桃形李擂台赛、桃形李文化节、农文旅主题打卡等各类活动,通过“果王”评选、溯源直播等形式,宣传推介品牌特色。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品牌推广活动15次,近日桃形李入选浙江省首批“土特产”百品名单。
三、着力打开“嵊情家味”桃形李的销路。种植期间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引导桃李共富工坊结对农户,一次性订购桃形李5万箱,确保农户安心生产。依托“天猫正宗原产地”地域特色农产品等权威背书,线上拓展天猫、京东、盒马鲜生等10余个电商平台,线下与明康汇等生鲜企业战略签约,通过直播带货、产销对接、微商“云销售”方式,不断助推桃形李销售。目前该市桃形李种植面积约2.5万余亩,年产值超3亿元,今年果农预计增收2000万元。
(嵊州市供销社)
安吉县粮油产业农合联优化服务催生“浙江好稻米”金奖
安吉县粮油产业农合联发挥“三位一体”服务功能,通过组织会员单位统一政策引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建设,激发产业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目前产业农合联各会员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7件,其中安吉国红粮油专业合作社“禾成良稻”精品米获“浙江好稻米”金奖、安吉裕农粮油专业合作社“西苕溪”大米获优质奖,实现安吉县“浙江好稻米”金奖“零”的突破,打响安吉县优质稻米品牌知名度。
一、以统一政策引领促增产。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油产业农合联引导56家粮油生产会员规模种粮,推进粮食生产“扩面增产”,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反馈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促进全县粮食种植补贴制度的优化完善。目前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种粮补贴额度分别提升至140元/亩、160元/亩,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的农产品主体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2022年,粮油产业农合联会员获得各类补贴超过1000万元,全面激发种粮积极性。
二、以统一绿色生产促增效。全县产业农合联在会员中大力推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种植蜜源植物、施用性诱剂等高效种植技术,引导会员种植优质水稻品种,提升产品质量。以“肥药两制”改革为契机,大力推广水稻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稻鸭(虾)综合种养模式等绿色生产技术,推动生产端化肥农药减量,实现水稻无公害种植。目前,已实现水稻测土配方全覆盖,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1.2万亩,全县创建千亩水稻绿色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区7个。
三、以统一品牌建设促增值。根据全县农业全链条产业要求,引导3家会员单位参与水稻集中育秧、烘干加工、储存包装、品牌营销的“产储加销一体化”项目,统一管理标准。积极鼓励会员单位创建自有稻米品牌,推荐参加省农博会等省市展示展销活动,优化产业链与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安吉县供销社)
常山县供销社以作风建设积聚为农服务强大“正能量”
常山县供销社聚焦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闭环体系,整肃队伍、锤炼作风、提升效能,凝聚供销系统干事创业强大合力,为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抢订单拓市场促供销和结对帮扶两项工作分别得到省社相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创新打造“供富大篷车”,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试点》入围全省共同富裕第三批试点PK赛(全省供销社仅2家)。今年2月,县供销社被授予“全县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常山县农产品“U供销”专渠》案例入围全市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PK赛(全县仅2家)。工作得到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批示肯定。
一、以学固本,练就服务三农“肩有重责、胸有勇谋、手有良策”的硬本领
一是谋方向,增强大局意识。以每周例会、每月晾晒、季度比拼为载体,通过主要领导授课,分管领导讲堂等形式,定期学习省市供销社业绩综合考核指标、全县重点工作及重要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全体干部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争先意识,打造一支肩有重责、胸有勇谋、手有良策、善于成事的干部队伍。
二是谋主业,增强专业意识。通过定期召开共富研讨会,人人参与头脑风暴,碰撞思想火花,以服务本县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农业基地为出发点,围绕“兴农扶贫 供销先行”党建品牌,讨论、制定专业化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设置服务岗,坚持以服务农户为核心,由专家带头定期坐诊巡诊,深入田间地头“看病开方”,提供生产、供销、信用全方位综合服务。
三是谋项目,增强发展意识。成立项目攻坚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让每一名干部参与到项目立项、评估、落地等环节中去,提升谋项目、干项目的专业技术能力。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中心专项债项目,预计年底竣工验收;山海协作“跑步鸡”项目扩面提质,今年已扩面到前库、江湾等5个村,预计带动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蔬菜、食用菌等产业项目开花结果,浙农常山(球川)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初见成效。
二、以练提能,彰显干部担当“改革攻坚、提升产能、强村富民”的大作为
一是跑起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一是聚力“四梁八柱”,以咬定青山定力做实为农服务一体化组织体系。迭代升级“1+14+5+37”的为农服务组织体系(1家县农合联、14家乡镇农合联、5家产业农合联、37家村级综合服务社)。二是聚势“共同富裕”,以变革重塑战力做优为农服务高效化运行体系,目前已完成1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三是聚焦“真实可感”,以赶考奔跑活力做深为农服务特色化平台体系。学习长兴模式,谋划打造常山特色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农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走出去,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一是助推“一只果”产业再上台阶。在生产端,以艾佳果蔬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助农增收2000余万元。艾佳品牌常山胡柚复合果汁进入亚运会。在供销端,举办3场次的胡柚展示展销活动,嫁接10余个渠道,助力销售5000万元。在信用端,累计授信贷款3.2亿元。二是助推“一滴油”产业提质增效。发挥好油茶农合联的作用,主动对接华东集团、正大集团、省妇保院、华通集团等省结对帮扶常山团组单位,整合供销渠道各类销售资源,已签约或意向达成5000万元以上常山山茶油及腊肉、笋干等农产品销售,其中山茶油已销售1200万元,各种农产品已销50万元。同时,与宁波市供销社积极沟通协作,在市供销社关心下,成功在宁波市中心繁华商铺新增一家常山油茶门店,三个月来销售额已达110万余元。
三是沉下去,聚焦共富强村富民。一是迭代升级“供富大篷车”。2023年扩展供富大篷车”7辆,开辟收购线路3条,覆盖全县11个乡镇,惠及1.5万农户,增收1000万元以上,订单种大篷车销蔬菜基地1200亩以上。二是“四社”造富项目(基层社造富)。以芳村基层供销社牵头,联合前姜村、横山路村、东源村3个村级合作社,以及前姜果蔬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完成销售额1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0万元以上。三是推动订单种托底销新模式。与海亮明康汇对接明确合作种类及单价,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达成了对江湾等3个村200亩白皮冬瓜的种植,并按每斤5毛价格的托底销,同时,探索合作冬闲田种植,计划首批发展2000亩。
三、以评促效,形成为农服务“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干净干事”的新风尚
一是比学赶超,建立作风建设内部考评机制。制定出台了《常山县供销联社联合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通知》(常合办〔2023〕3号)制度,一周一例会,一周一晾晒,两周一考评,一月一通报,形成晾晒比拼良好氛围和高效优良的工作作风。累计已发布5期通报,表扬36人次,批评7人次,扣除相关人员年度奖金累计700元。
二是创先争优,深化“六治六提六争”作风建设。建立“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出台了下属基层社及社属企业自聘人员薪酬绩效管理办法和信息工作争先创优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和激发供销社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及从事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办法出台以来,县级信息和省市供销社录用信息增幅达80%,领导批示增加60%,有3名职工获得年终稿酬奖励,有7名职工获得年终工作绩效奖励,全面提振队伍精气神。在县级C类部门作风指数评价中,县社5月排名第一,6月排名第二。
三是从严从实,全面落实县委巡察整改工作。盯紧整改重点难点,拿出实际过硬措施,把每一个问题都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巡察反馈问题36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制定完善制度14项,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县委巡察整改工作。多次召开作风建设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对机关内部干部作风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解决意见,今年已辞退职工1人,未发生干部处理和被通报的情况。
(常山县供销社)
舟山市定海区着力推进“新农合·新农服·新发展”
舟山市定海区供销社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海岛共富贡献供销力量。
一、形成“新农合”的“大平台”,筑牢联合合作之基
一是构建为农服务组织体系。全区组建成1个区农合联和6个镇街农合联,发展会员414名,涵盖辖区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服务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等,基本实现了农合联从区到涉农镇街的有效覆盖。成立了由15名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技术服务专家组,通过在服务中心坐诊、下田间地头等,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指导,确保农合联真正“农有、农治、农享”。2022年,本着“组织有机融合、人员统筹使用、工作协调推进”的要求和“精简、效能、对应”的原则,制定办法,强化区农合联理事会执委会内设机构和监事会工作机构与区供销联社机关内设机构有效融合对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抓好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突出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深入推进全区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建设。2022年,新建了定海区农事服务中心,整合服务功能,突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两大主题,开通农产品电商直播,借力微信小程序、抖音等直播平台,推进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化。全区农合联已建成农事服务中心7家。
三是推进多元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基层供销社与镇(街道)农合联、产业农合联融合发展,联通农资网点、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社等新旧资源,激活农资、农机、营销、信用等服务新动能,推进涉农服务深入农民生产一线。全区供销社系统已建成产业农合联2家、庄稼医院13家、农机服务中心1家、基层农资经营网点24家。
二、立足“新农服”的“大场景”,提升为农服务之能
一是做优生产服务。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完成区农合联农机服务中心和大沙粮食产业农合联组建,配备农机设施设备15台套。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的原则,为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提供田地耕作、育(插)秧、机割机收、谷物烘干等系列化服务,充分体现扶农、为农的宗旨。2021年,推动无人机统防统治在粮食产业农合联中的应用,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1.1万亩次,提供农田测绘3772亩,有效降低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受到农合联会员及农户好评。依托7家农事服务中心,提升为农服务能力。2022年,为会员及农户提供农技咨询及庄稼医生服务5.6万余人次、蔬菜等农产品农残检测844批次,提供育插秧服务2000余亩、田间耕作服务3000余亩、谷物烘干服务900余吨、碾米服务230余吨。
二是创新供销服务。创建区农合联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搭建“电商+合作社”电商服务平台,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拓电子商务渠道,为全区优质农特产品提供“互联网+特色”展示推广、营销服务。2022年,将区农合联网站融入数字农合联平台,健全数字农合联“浙农服”平台的基本功能,为农合联会员及广大农户提供更加立体多元的综合服务。依托区农合联农产品电商直播室,免费为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的农产品开展电商直播宣传推介,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2022年,开展农产品电商直播23次,助农销售舟山本地农产品1.48万斤。配合市渔农合联推动“舟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化、专业化运营,发展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线上销售、网络直播、团购团销等服务。
三是精准信用服务。成立全市首家农民资金互助会,首批会员29名,入会金50万元,出台《“海洋·互助贷”业务管理办法》,合理设置贷款操作流程及授信等环节,帮助合作经济组织解决资金瓶颈问题。2020年,设立省农担公司定海办事处,推动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确保存量担保业务“应续尽续,应保尽保”,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新增的担保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审批放款。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9415万元贷款担保,对象涉及粮食及果蔬种植、水产品收购等领域。
三、把握“新发展”的“大趋势”,务求保供增值之效
一是深化农资保供服务。依托市、区农资公司及基层供销社所辖24家农资网点,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优化农资采购、供应和储备。发挥市、区农资公司联合经营优势,有效落实淡季化肥及应急化肥、农药储备任务。强化庄稼医院、农资经营服务示范店建设,投入资金新建庄稼医院10家、改造提升3家,在技术指导、现场会诊等方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全力推进农资供应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
二是强化绿色生态建设。积极参与无废城市、无废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化肥农药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两废”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广“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加大有机肥和低毒、生物农药等高效绿色环保农资供应,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落到实处,助推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8家农废回收示范点,配套建设收储场地,购置压块机、脱袋机、清运车辆、收集桶等设施设备,推动农产品生产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三是提升社有资产效益。深入开展“薄弱基层社消薄行动”、赋能强基建设,提升基层社资产运营能力。对下属部分基层供销社管理机构进行合并,整合人力资源,以实力较强的基层社来带动薄弱基层社的发展。采取“以修代租”、改造经营等多种形式,盘活薄弱基层社的闲置和低效资产,扩大社有资产收益,逐步恢复自身“造血”功能。2022年,建成全省百强基层社1家。
(舟山市定海区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