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 09: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竞奔“和美共富、和合幸福”赛场·台州选辑】
▲台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全覆盖
▲台州市供销社“三点发力”完成全省“数字监督”试点
▲椒江区供销社构建“海上供富大篷车”服务新格局
▲黄岩区供销社大力发展“地瓜经济”让“瓜藤遍天下”
▲路桥区提升全链条服务 纾解农业生产堵点难点焦点
▲临海市重塑全程全域全网集配体系让农产品可溯“不断流”
▲温岭市供销社集聚资源提高“供销优选”精准性和便利度
▲玉环市“输血+造血+活血”激活“共富工坊+供销社”项目
台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全覆盖
推行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社、建设清廉供销和促进社有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台州市供销社念好“干、准、实”三字诀,全面推行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强化财务运行监督,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截至6月,全市31家基层社提前半年实现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全覆盖;9个县(市、区)社全部成立县级财务代理中心,基层社系统财务人员简减到28人,减少了53%。
一、“干”字当头,激发改革气场,昂扬奋进之姿
一是“一盘棋”部署。去年8月,组织召开市供销社党委会和全市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专题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争先目标。第一时间出台《关于推行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机构建设、协议签订、制度完善等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
二是“一把手”主抓。坚持市供销社主要领导亲自抓、监事会主任具体抓,监事会办公室、社有资产管理(财务)处等处室负责人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会商、督办和通报等机制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工作小组以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方式,多次赴各县市区供销社指导督促。
三是“一体化”谋划。将财务委托代理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与赋能强基、资产盘活结合起来,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助推社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准”字为要,联动竞奔赛场,保持攻坚之力
一是在监督考核上精准发力。市供销社将基层社资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纳入对县级社综合业绩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分值权重,传导责任压力。同时在质量、效率、创新等方面提出要求,鼓励各地创新推动。指导9个县级社成立专班,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是在示范引领上精准发力。以椒江为试点,在所有权、收益权不变前提下,启动建立县级财务代理中心,实行“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审批、资产统一管理”;仙居县实行“1+4”模式(集中核算+结算、监督、管理、服务)。市供销社总结提炼椒江、仙居做法,为其他县市区提供样板。其他县市区根据各自实际,在符合省供销社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符合当地实际的措施。
三是在破难攻坚上精准发力。针对路桥、三门等地未改制基层社推进慢难题,市供销社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借势借力破题。指导县级社以巡察和审计整改为契机,联动推进委托代理工作。针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资产管理不规范、社有企业监管不到位、集体权益受侵害等问题,完善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社有企业资金存放管理办法、重大资产处置监督办法等,有效提高系统内控运行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实”字托底,置身勤廉考场,展现清正之风
一是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完善基层供销社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购置、转让和出租、对外投资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基层社财务收支审批流程不断优化,各基层社单位印鉴全部上交县级社统一保管,实现相互制约,全过程监管。
二是社有资产发展更具活力。按照“全覆盖、不漏项”的原则,对基层社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家底,建立数字化的资产明细台账,及时对闲置低效资产进行盘活处置。椒江区供销社对各基层社和社属企业3485万资金统一进行竞争性存放,年利息增收近90万元。
三是基层政治生态环境更加优化。财务委托代理实现县级社管人、管事、管财三统一,基层治理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推进“三位一体”惩防体系建设,开创供销系统一体化监管管理新模式,全市供销系统政治生态指数持续提升,政治生态环境有效优化。
(台州市供销社)
台州市供销社“三点发力”完成全省“数字监督”试点
去年以来,台州市供销社多次与省供销社对接,争取省供销社批复同意台州承接“数字监督”项目试点,椒江区供销社、玉环市供销社协同开展。该项目于2022年底开发完成,今年6月底成功通过终验,目前已完成试运行,供销系统数字化监督体系逐步健全。
一、找准切入点,强化系统合作,借“非常之力”
试点以来,省供销社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在项目谋划、设计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市供销社党委高度重视,根据省供销社要求全力落实,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牵头成立“数字监督”建设工作专班,横向协同纪检、审计等部门,纵向与省供销社、县级社上下联动,通过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推进,组织“数字监督”推进会、答疑交流等多种形式布置和推动项目落地,汇编形成信息安全保护、监督工作分类分级、系统操作指南等文件,为椒江、玉环等地后期运行提供参考。
二、着力把握关键点,优化场景建设,下“非常之功”
坚持问题导向,基于事前提示预警不足、事中监督不力,监督全面性不足等实际问题,打造全面从严治党、监事会监督、社资委监督、审计监督等4大核心子场景,构建全过程“数字监督”预警和处置模型。通过核心任务分解,将监事会监督细化为监督评价和问题整改、把社资委监督分解为日常督查和专项监督等,共梳理出13项二级任务、32项三级任务,配合“数字监督”驾驶舱,形成“智能监督—研判处置—反馈跟踪—结果运用”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全方位、精准化、常态化监督。目前已完成数据录入和信息整合,已交办制度建设、监督评分细则、资产购置与处置等相关事项170多条。
三、夯实支撑点,完善功能设置,尽“非常之责”
梳理党建、监事会、社有资产等30余项相关监督任务6000多条数据,通过“数字监督”系统共享预警分析、监督成果数据,实现多项监督任务一屏感知、一网联动、一体处置。采用算法自动预警和人工问题研判两手推进,加快事先预警和事中督办响应速度。试运行以来,已协助整改社资委监督、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50多个问题,监督效率大幅提升。下一步,台州市供销社将在项目运行中加强市县监督工作联动,不断完善供销系统数字化监督体系。
(台州市供销社)
椒江区供销社构建“海上供富大篷车”服务新格局
椒江区供销社通过加大投资、强化合作、优化服务,打造出一条“畅通式共富车队、增值式服务船队、抱团式发展联盟”链条,逐步形成“一车二船一联盟”服务格局,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海上供富大篷车”品牌。截至目前,共组建“流动共富大篷车”4辆、共富线路3条,覆盖全区9个乡镇街道、275个行政村,覆盖率100%;收购农产品27万公斤,销售农产品60余个品种,助农增收500万元。
一、整合资源,打造“产+运+销”全链条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共富框架。根据农业体量小、渔业具发展优势潜力实际,搭建“农业+渔业”共富框架,先后投资成立了下陈供销社、海上供销社、利洋配送公司等服务主体,打造“供富大篷车”+“海上供富大篷船”海、陆双路线。
二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充分了解农户生产意愿、商户收购意愿以及相关食品营养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创新“供销社+共富工坊”项目,依托“下陈共富工坊”将收购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逐步升级农产品加工车间,开通以果蔬为主的净菜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农增收300万元,同时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推动就业空间“从无到有”,提升带富能力。
三是“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通过举办“直播助销”专场农产品产销线上对接会,推动区餐饮协会与果蔬产业农合联签订购销协议,联华超市台州分公司与三峰葡萄专业合作社签订供货协议,江南茶祖与百合种植合作社签订社区团购协议,建立直配网络,将农产品直接供应至商户。通过开展“消费助农促共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活动期间进场参观、消费人数达10万人,农产品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通过商超对接、社区团购等方式,促成甜瓜、西瓜、川豆、番薯等农产品销售500多万元。
二、串联优化,创新“车+船+岛”保姆式服务格局
一是畅通供富大篷车渠道,打造“小农户、合作社与商超市场”串联网。整合社、企、村多向合作资源,依托下陈供销社在商超对接、电商对接等服务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先后与全省48家世纪联华超市、100家大润发超市等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供货渠道,与美团快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并依托“浙农服”数字平台打造数字式基地仓,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农产品储存成本过高问题,对接4个村6个果蔬基地和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畅通供富大篷车路线,连接乡村共富网络。
二是对接渔业辅助船和物资运输船,构建海上供富连接服务网络。以海上供销社为依托,通过渔业合作社的接驳船为海上作业的生产船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收购渔货,方便海岛渔民,提高作业效率,共为渔船配送物资8笔2万多元。在休渔期间,将渔民服务内容从海上搬到陆上,为渔民开展通船舶检验、证书办理、渔业保险等服务共66人次,组织船员培训2期310人次。
三是连通物资运输船,优化陆岛物流服务。与专门经营海上运输的公司合作,通过优化订单、物流补贴、政策奖励等方式开展全方面深入合作,在大陈岛旅游旺季时,以“三五天来往一次大陈岛”频率,将大件家电、装修材料、日用品、啤酒饮料等物资送到海岛。
三、抱团发展,构建“农户+渔民+居民”普惠式共富联盟
通过提升改造、整合资源等方式,构建大陈岛共富联盟,进一步优化海岛渔民服务,实现联盟共富。
一是打通“陆、岛”配送最后一公里。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供富大篷船进海岛,将农户的农产品直接配送至岛上居民手里,同时将岛上的特色“大陈黄鱼”等海产品配送至乡镇城区居民手中。
二是建设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点。通过与大陈镇政府合作,开通日用品供应服务点、邮快合作综合服务点、乡村旅游服务点、大陈黄鱼供应服务点、海上救助服务点等5项服务点,为岛上居民直接送服务。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海岛旅游业发展。通过组建共富联盟服务志愿者——“供小二”,开通电动车租赁服务,为海岛居民和来岛旅游的客人提供方便,丰富海岛旅游产业链,带动大陈岛经济发展。
(椒江区供销社)
黄岩区供销社大力发展“地瓜经济” 让“瓜藤遍天下”
为服务好5万黄岩外出瓜农,让“地瓜经济”藤广根壮,黄岩区供销社以瓜果为主支撑产业,通过技术强化、平台赋能、组织重构等方式,疏通发展痛难点,向内打造集种子研发、营销展示、数字助力、资金融通于一体的研销体系,向外输出先进种植技术、营销理念和配套服务,推进形成“瓜藤遍天下、总部强赋能”的黄岩特色总部经济。
一、强化技术支撑,夯实产业基础,助推瓜果“走出去”
一是培育科研企业,强化种质支撑。引培一批科研机构、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型企业,以“科研机构+村+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开展先进育种技术研究,提升育种速度,推出优质、多抗、丰产的黄岩“总部”西甜瓜品种。目前已与20多家种子公司开展合作,每年承接200多个新品种和试验材料试种、展示任务,与台州市农科院联合选育推广的西瓜新品种“辉煌”获全省农业丰收奖。
二是实地走访调研,拓展供销渠道。牵头工作组赴江苏盐城、东台、大丰、射阳等四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农场,与当地西甜瓜产业从业人员及黄岩外出瓜农在田间地头共召开4场座谈会,实地走访、慰问黄岩外出瓜农近百余人。组织平台采购商、负责人赴瓜农农场实地进行商务洽谈,签署协议10余份,协调意向土地流转3000余亩,达成意向协议合同60余万元。促成与外出瓜农、市场渠道商之间的协同发展,与沃尔玛、厦门于记等大型果业公司进行深入交流,助力当地瓜农拓展大丰供销渠道,并实现供销系统商超对接。
二、深化多跨协同,打造开放平台,贯通技术“送出去”
一是打造“瓜果天下”平台数字赋能。按照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要求,持续优化外出瓜农各项服务,推动黄岩瓜农走出去、谋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打造“瓜果天下”应用,形成智能选址、农资供应、金融服务、销售对接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推动瓜农从“追着太阳种西瓜”向“跟着数据种西瓜”转变。目前,“瓜果天下”应用在线上已链接36家农资供应商、52家采购商、36名土地经纪人和22名专家、3名律师,已累计为1200多户瓜农提供各类服务。
二是发挥产业园区平台牵引作用。以茅畲乡西甜瓜产业科创园、北洋瓜果农业科技园、瓜果天下大楼、瓜果天下等项目为抓手,构建西甜瓜产业全链条展示创新平台,推动形成育、种、产、销一条龙闭环产业链。目前西甜瓜产业科创园、瓜果天下大楼已开建,建成后将加快产业迭代,预计每年可成功培育、推广1个以上新品种,西甜瓜产业可增加产值上亿元。
三是健全现代农业冷链物流网络。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城镇农贸市场为重要节点,以黄岩特色农产品上行流通等领域为重点,借力农产品生产流通龙头和大型连锁超市等企业,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预冷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和面向城市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低温加工配送设施,形成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
三、推进组织重构,实现总部运营,共享产业“强起来”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党建+产业”做文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瓜农聚集相对较多的种植地建立党建联络组,依靠骨干瓜农,对接生产、供销、信用服务。目前,新型瓜农联合会已在全国23个省(市、区)建立联络处,吸引会员3750人,将原本松散的织变为紧密互助的组织,有效增加了在外瓜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国企平台运营。推进成立具有国资背景的运营公司,参与县域外土地流转活动,稳定地租市场,减少瓜农用地风险,同时紧盯市场动态,为瓜农提供土地租赁片区指导价。强化行业自律,针对哄抬地租等行为,在种子供应、农资采购、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防止恶性竞争。
三是农资集采直供。依托总部运营平台,与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对接,以集中采购获得价格优势。推广“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业务,在“瓜果天下”应用设立相应板块,方便瓜农“一站式”采购。
(黄岩区供销社)
路桥区提升全链条服务 纾解农业生产堵点难点焦点
路桥区农合联蓬街镇现代农事服务中心紧扣“堵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升全链条农业生产服务,加大新型农资农技推广应用,加强市场销售渠道拓展,为会员提供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农户降本增收奔共富。
一、疏通堵点,对接农户需求全精准
创办育秧中心、储藏库等设施,提供种子、秧苗、薄膜、化肥农资,蓬街镇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年供应水稻、小麦等粮食类种子3吨,种苗服务面积1200亩,年供应肥料1550吨,年供应农药使用面积2万亩次,年供应农膜12吨。该服务中心投资400万建设育秧中心,大力推广育秧中心模式,发挥轻简化育秧生产成本低、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帮助小农户解决育秧难、成本高的问题,可为800亩土地提供秧苗,实现亩均产量提升200斤。开展“五联五送”活动,即联产业、联示范带、联重点村、联合作社、联低收入农户,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协调台州农资公司以优惠价格向社员及农户供应化肥。通过享受社会化服务内部价格优惠,会员的收割服务节省20元/亩,农药购买价格节省8元/亩,机耕服务节省20元/亩,飞防服务节省3元/亩,各服务项目均比市场价低10%以上,节省成本100余万元。
二、围绕焦点,优化生产服务全贯通
构建“首席专家+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专业合作社”新型产业服务联结机制,邀请专家为农户讲课、到田间地头作技术辅导,提供农技咨询、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民素质培训等服务。设立新型庄稼医院,提供农技专家看诊咨询、测土配肥、绿色防控等多项服务,年指导、服务农民900多人次,年作物专场培训10场。围绕农作物耕、种、防、收、烘、加等环节提供农机服务,农机数量50台套,农机种类5类,年作业服务面积2万亩次,年农机维修50台套次,实现“粮食种到哪,配套服务跟到哪”。联合机关党建第六片区各成员单位开展支农服务,设立服务驿站,服务农户300多人次。
三、破除难点,推动供销服务全链条
通过构建生产、供销、加工、金融、保险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农资对接、种植服务到供销对接、信用服务的全程化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多措并举促粮农增收。57家会员拿到5000万元整体无担保抵押授信,突破单兵作战,开启抱团作战,对接台州农港城、超市,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直采直供”等产销新模式,助推大米等优质农产品的流通。通过组织农户参加台州市区“共富工坊+供销社”农产品联展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对接路桥供电局等渠道,直供直销蓬丰牌大米2050斤。借力新兴媒体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开展电商直播活动,推介多种本地特色产品。
(路桥区农合联)
临海市重塑全程全域全网集配体系 让农产品可溯“不断流”
临海市供销社扛起民生保障重任,与浙江浙农茂阳农产品配送公司、临海市供销社发集团联合组建临海市供销社发茂阳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建立从基地到餐桌“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食品安全、多方共赢”的食品安全供应链,完善农副产品集配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一、从“一处检测”向“全程可测”跃升,守护食品“安全线”
一是硬件支撑,确保品质安全。打造集运输、冷冻、冷藏、分拣、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基地,配备冷库13000立方米、分拣区5957平方米、专业冷藏车22辆,冷藏车辆辅以GPS定位系统和视频摄像,全程监控食材品质和新鲜度。
二是源头把关,实现过程可控。组建专业检测团队,建成省内一流的CNAS国家级实验室,配备先进农产品检测设备15台,全时段分批、分类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毒有害、水分含量等项目检测,年检测能力达5万次,确保食材安全可靠。配备检测专业人员12名,开展检测食材13090批次。
三是信息互通,做到源头可溯。完善食材源头可追溯机制,建立健全原料入库、产品出库的数据库,保留食材在各个环节的原始票据,记录产品信息及检测结果,相关数据导入“餐省心”信息管理系统,食材来源可在系统内查看,实现信息互通,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二、从“一点需求”到“全域供需”跃升,夯实保供“生命线”
一是系统共建,打牢保障基础。预设智慧化下单系统,自主建设配送公司互联网下单平台,分设商品下单、购物车管理、订单查询、对账中心等模块,支持客户网页、手机移动端自主下单及需求反馈,提高采购计划准确性。
二是平台共搭,强化保供能力。搭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平台,建设农副产品仓储(冷链)配送中心、展销孵化中心、团购自提点,并发挥供应链优势,与绍兴总仓、杭州基地及核心品牌进行密切沟通,推动库存优化,提升市场供应能力。
三是服务共享,做好突发应对。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外调能力和需求缺口,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分析研判农副产品供需形势,完善应急预案,搞好调剂调运,防止囤货居奇和恶意涨价,促进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得上、运得进、不积压、价格稳。
三、从“几家可供”到“全网可达”跃升,助力乡村“共富路”
一是组织融入,完善配送网络。联合临海市供销社发集团、邮政临海分公司等5家单位,成立“绿业先锋”党建联建,通过建立事务联商、人才联育、品牌联筑、发展联促、服务联心,与本地农户、农批市场等搭建双向互通供销渠道,构建“供富大篷车”直接连接田间与餐桌、全程标准化、可溯源的放心农产品配送网络。
二是定向合作,保障农民利益。以保护价方式收购农产品,与农合联党组织签订“保供协议”、与农户签订“定向订单”,最大程度保障农户利益。目前,先后与100多户本地商家签订采购合同,解决就业1000余人。
三是资源链接,拓展供销版图。发挥渠道优势,为162家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等提供22大类5000多种优质、安全、实惠的农副产品和生鲜蔬菜,服务人数超9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一日三餐需求。
(临海市供销社)
温岭市供销社集聚资源 提高“供销优选”精准性和便利度
温岭市供销社通过集聚资源,带动“特”“优”农产品销售,提高“供销优选”精准性和便利度,助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共创“销路通畅、活力迸发”的数字供销新模式
一是搭建抖音电商平台。设立温岭市供销电商直播中心——供销播客厅,集“电商运营、人员培训、供应链”等直播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服务,设置有电商主播孵化中心、直播中心,以及培训室、公共摄影间等配套服务设施。
二是孵化电商直播人才。联合各乡镇农合联,开展电商知识普及培训10期,累计培训人数575人,引导开设或优化网店15家。合作30多个抖音本地达人,邀请对口专业人员来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讲解电商知识。目前已孵化成功王味和糕点、松门白鲞等10多位带货主播。
三是实现销售“零距离”。直播中心设置选品区,集合20余家优质农产品,方便抖音达人带货直销,适应消费新常态。
二、共建“利益联结、共生共赢”的联合合作新机制
一是联合市委组织部推出“共富云集市”。打破传统供销模式,定位消费群体需求,为城市驿站、未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注入供销元素,丰富服务功能。合作本地农户,通过“供”寻农人匠心,依托消费助农,为地方品牌宣传及销售赋能。九龙湖城市驿站、西溪未来社区(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已投入使用,集合了20多家本地农合联会员单位农产品。展区辐射周边小区与游客,人气访问量已达1万余人次,线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8%。镇街“共富云集市”覆盖率将达到100%。
二是联合三门县开展山海协作结对共建。签订“温岭—三门”山海协作产销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消费帮扶、品牌帮扶等,实现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在直播中心设立三门农(渔)产品专柜,将利用同城团购销售三门农产品、小海鲜。
三是联合多部门开展农产品特色团购。供销社联合市农水局、妇联、邮政局等,建立团购群,发布优质农产品团购活动,目前已组织开展181期团购活动,共计农产品306批次,销售量达1万多份,团购活动备受大众喜爱。
三、共筑“品牌赋能、服务融合”的带农共富新体系
一是以“品牌之名”赋能。坚持品牌引领,推广“浙岭农耕”“温岭海鲜”等农渔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以及漫湖农鲜、箬冠、北纬28.3゜等镇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组织优质农产品进社区、参加农(渔)业博览会等。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温岭市澄川(松门)白鲞专业合作社选送的“松门白鲞黄鱼传说预制菜藤椒黄鱼、松门白鲞”获评金奖产品,合作社获得“最受欢迎水产供应商”称号。
二是以“金融之心”护航。市供销社下属温岭市农信担保公司立足惠农支农,优化金融环境,镇级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设立担保公司便农服务终端,将担保服务链延伸到镇。累计服务农户3456户,担保金额97373万元,担保利润756万元,二季度担保总额4615万元,在保余额14044万元。
三是以“流通之力”促销。依托三和建立高效便捷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物流园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建立了专业供应链物流系统,新建大小冷库15余个,新建冷库容积约6000立方米。目前在建的石桥头“三位一体”农创园(农事服务中心)项目,配套的冷藏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00㎡,库容量1.8万立方米,一次性可容纳3000吨新鲜蔬菜的冷藏保鲜。
(温岭市供销社)
玉环市“输血+造血+活血” 激活“共富工坊+供销社”项目
玉环市供销社坚持“输血、造血、活血”三管齐下,向工坊融合更多供销元素、导入更多供销资源、提供更多服务,努力实现供销社、合作社、村经济和农户发展和增收。
一、加大“输血”力度,联心共建、以融带富
把项目带动作为发展共富工坊的关键措施,统筹项目资金、盘活存量资产、集中优质资源建设重点项目,解决工坊资金少、发展动力不足、生产要素制约等问题。全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共富工坊+供销社”项目建设。东海渔仓共富工坊通过盘活土地资产1处、用地面积1495平方米,建设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玉环供销兴海共富展示中心项目,腾出部分空间作为工坊服务用房,建设冷链加工中心。制定“二次分红”制度,实行按交易量返利模式,可获二次分红金0.1-0.5元/斤,使渔民从单一收入转为叠加收益实现增收。目前工坊已辐射渔船200余艘,惠及渔民2400余人,带动渔民增收超1亿元。与干江镇人民政府、干江农合联共同建设的干江镇共富工坊,以农产品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作为区域农产品服务场所和经营网点,设计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标识,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
二、强化“造血”功能,联心共赢、向新进军
结合产业农合联发展、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供销社传统业务和特色服务,建立产业农合联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破解农村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难题。立足特色农产品产业,新建玉环文旦农事服务中心,加快农产品数字化转型,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题。入股文旦花开共富工坊,参与建设文旦采后分选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直播+培训)和品牌建设服务中心,实现文旦糖度标准化分选,并依托“622”分红模式(即工坊收购农户文旦统一销售,收益部分按“622”进行分成,6成归工坊,2成由原种植户进行二次分红,2成归村集体),既鼓了果农口袋,又促进村集体增收。
三、提升“活血”效能,联心共助、往高攀升
规划一批发展前景好、有稳定回报的项目,实现人才集智、技术输送、资源下沉。招引创业青年回乡创建的忘忧风共富工坊,主打“文创直播+手工”,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教授毛毡等制作手艺,全力支持打造村中文创基地、青年农业创业孵化示范点,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为农旅融合注入新动能。东海渔仓共富工坊成立党小组,与11家合作社、5家渔业企业党组织建立党建联建机制,优化“海陆”帮扶运营体系,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陆上,以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提供信息、金融、招工和安全等渔业服务;海上,依托海上加工母船主导优势,联动渔区200余艘拖虾船。
(玉环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