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 09: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聚力“全域共富” 深化“千万工程”·衢州选辑】
▲衢州市供销社“三色”擘画“全域共富”蓝图
▲柯城区“政银担”合作 拓宽“全域共富”之路
▲衢江区展示“三大平台”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龙游县供销社彰显“赋能强社”带农共富新担当
▲江山市构建再生资源服务体系助力“城乡和美”
▲常山县供销社全链服务胡柚产业 开启“共富通衢”
▲开化县供销社助力“千万工程”竞奔为农服务“主赛道”
衢州市供销社“三色”擘画“全域共富”蓝图
今年以来,衢州市供销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为目标和抓手,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和资源组合优势,为农服务、带农共富、彰显作为,擘画“全域共富”新蓝图。截至6月底,衢州三衢味公司销售额实现4662.3万元,同比增长6.98%;“三衢味”产品销售规模实现42.69亿元,同比增长8.36%。全市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86万亩次/年。开通大篷车39辆,服务群众累计36.54万人次。
一、擦亮“生态底色”,增底蕴、提颜值,品牌带富显成效
一是推介“三衢味”有影响。厚植生态优势,推动“三衢味”品牌迭代升级,组织品牌宣传推广活动近50场。在2023世界食品(深圳)博览会上举办“三衢味”发布会,总参展产品467个,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品牌香飘中国,走向世界。“三衢味”品牌获世界食品(深圳)博览会组委会、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颁发的区域品牌奖·金奖。在2023年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分论坛上作“三衢味”典型经验介绍,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50个品牌建设优秀案例。
二是对接亚运有签约。举办“喜迎亚运会 共品三衢味”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对衢州好山好水孕育好产品的自豪感和共同发力推广衢州农产品的热情,抖音播放突破5400万次。与亚组委采购商集体洽谈及磋商对接,一批“三衢味”农产品与杭州亚组委采购商签约。
三是深耕“地瓜经济”有机制。聚焦“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衢州味道”餐饮区域公用品牌。谋划“长三角第一辣街”“衢味道旗舰店”等项目,牵头制定推进“衢州味道”品牌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获衢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提升“发展成色”,强动能、破壁垒,城乡共富见真效
一是社区供销社提质增效。创新基层供销社发展模式,成立全省首家未来社区基层供销社——白云社区供销社,打造“鲜趣供销”白云社区服务站,依托“强社公司+居民共建”模式,发展社区居民成为“共富基层供销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吸纳辖区居民就业,以强社公司加居民共建,走出一条社企联动,共建共治促进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今年已举办周六共富集市(邻礼节)10期。
二是“供销汇”提档升级。协同联动,运用CSA(社区支持农业)理念,打造“共同奔富供销汇”。加强“三衢味·共同奔富供销汇——衢州市数字供销两中心体验馆”运营,进一步提升展馆运营效能。举办“共同奔富供销汇”展销活动8场,带动农产品销售42.44万元。与省后勤经济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在省机关大院等投放智能销售服务柜机68台;“三衢味”产品已在浙好淘线上、线下销售,3月开业至今销售40万余元。
三是“供富大篷车”提质扩面。探索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1+N”“供富大篷车”多元化发展模式。全市开通大篷车39辆,覆盖全市70个乡镇、619个行政村,服务群众累计36.54万人次,为山区群众提供代购、代销、代办服务22.57万件次,收购山区群众农产品6277万元,下乡销售日用品107.6万元。“供富大篷车”项目列入衢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市级试点名单。江山、常山获评省社“供富大篷车”工作优秀单位;龙游县供销社“供富大篷车”为民服务促增收项目成功入选龙游县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
三、增添“服务亮色”,激活力、提质效,助农致富取实效
一是生产服务全链条。在传统农资销售、农技服务基础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及农林牧渔各产业的覆盖面。去年全年全市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86万亩次,仅统防统治项目,粮食、柑橘产业可分别节省成本1060元/亩、2510元/亩。柯城区农合联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服务费用的30%给予财政补助,投入财政资金939万元,总服务面积17.86万亩,惠及6个乡镇1055个农业生产主体。
二是信用服务全贯通。创新建立“银行信贷、农合联担保、政府贴息、社会参与”的金融扶持模式,与市内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供富贷”协议;与市多元化工行合作推出全省首个以农合联为主导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项目——“衢州椪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款。“十四五”期间,“供富贷”将提供350亿元意向性融资支持,已发放2.9亿元;“衢州椪柑”证明商标品牌已向第一批15家企业授信8000万元。
三是联农服务全覆盖。持续提升柑桔、油茶等衢州特色产业农合联,涵盖全市域“3+X”乡村产业。打造1家市级、40家县级产业农合联,吸收会员4850名,联结农户6万多户。衢州市柑桔产业农合联探索带地、带人、带销、带资、带管“五带”联农模式,辐射带动小农户1800余户,平均每户年增收1.2万余元,被认定为省农合联第一批五星级产业农合联。
(衢州市供销社)
柯城区“政银担”合作拓宽“全域共富”之路
近年来,柯城区农合联按照降门槛、降成本、降风险的服务理念,探索“政银担”三方合作的模式,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全链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截至2023年6月底,政银担累计担保超6.5亿,服务主体600余户,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至2022年连续获评“基层农信担保优秀办事处”。
一、合作共治,优化担保审批流程
一是重塑“十个合作组织”。按照不同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按照“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成立行业互助(协)会或联合社。目前已建立10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柑桔、小水果、蔬菜、生产资料、农家乐、食品、粮食、中药材、手工业、养殖等九大涉农主导产业和一个农民生产互助组织。区乡两级会员550家,授信贷款主体500多户,目前总贷款余额超6亿元。
二是授信“最多跑一次”。区农合联信用合作部会同各行业协会,对会员资信状况全面调查,拟定其贷款授信额度,送柯城农商银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在授信额度内可随时到开户支行办理贷款。实行评级、授信、用信“一窗式”受理和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一站式”服务。
三是放款“三个工作日”。自启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后,区农合联将产业协会的现存贷款主体,一次性移交省农担公司审核授信。300万元以下贷款由省农担公司做担保,按照“产业协会(公司)推荐-反担保-农合联审核-报送省农担公司-农商行放款”的流程进行放贷。100万以下贷款,三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放款。
二、责任共担,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区农合联防控。出台《关于深化省级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合作方案》《完善柯城区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的通知》,明晰运行模式、各方责任区间。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协会(公司)风险防控考核和产业组织信用服务绩效考核。发挥产业协会组织、圈层优势,引入产业协会反担保机制,提升协会组织风险防控能动性。
二是各方共担风险。省农担公司将绝大多数担保服务费给柯城区办事处统筹用于保障各产业协会(公司)平衡风险、开展工作。省农担公司、区农合联风险池、区农商行、产业协会风险各方共同承担,风险分散。实行政银担合作模式后,在同等不良贷款比例下,预计每年可为区财政减少风险池资金支出约300万元。
三、效益共享,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一是降低融资成本。实施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以来,除粮油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外,各贷款主体需缴纳的担保服务费从最高1.2%降至0.8%。区财政每年统筹专项资金,给予贷款主体2%的贷款贴息,其中2020年度发放贴息资金595万元,2021年度发放贴息资金603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农业转型升级壮大,催生佳农果蔬、早田科技、韵泽盈、农法自然等一批区域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提升审批权限。省农担公司将区农商银行自主审批权限,由100万调整至为300万,最大限度满足柯城区“三农”产业发展融资的需求。
(柯城区供销社)
衢江区展示“三大平台”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衢江区供销社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专业运营、政企合作、村企共建“三大平台”,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展示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一、“一体化”发力,打造专业运营平台
推进“供富大篷车”市场化运营,区社全资企业联合2家涉农主体共同注资成立运营公司。“统购+统销”,“供富大篷车”一站式直接提供山区群众日消品;实行点对点现收现结、统购统销,山区群众农产品有多少,企业就收购多少,收购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品控+品质”,对收购上来的农产品,“供富大篷车”带回分拣、包装,统一登记标签、农药检测,实现品质可管理可溯源可保障。配备冷藏车,为市场提供原汁原味、新鲜安全的产品。目前“供富大篷车”服务覆盖全区21个乡镇58个行政村,服务群众4.7万人次,助农销售高山蔬菜、毛笋、小香薯等农产品455万元,销售日用品37万元,提供代办等服务3000余次。2022年12月,帮助莲花镇农民销售小香薯,畅通农副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助农纾困,相关报道在浙江新闻频道、学习强国平台等刊播。
二、“一盘棋”统筹,打造政企合作平台
锚定“合作发展”大动脉,与衢州新农都开展战略合作,从供应端、物流端、数据端、销售端等全方位合作,构建农产品一站式集成交易平台。建设共富交易区270㎡,农产品分拣中心140㎡,供富大篷车运维中心、农产品检测室、冷库等辅助设施300㎡,提供农产品分拣、检测、配送、展销等服务。借助新农都市场资源和流量优势,改变传统农产品批发交易模式,实施农产品交易费用返补政策,由共富交易区运营单位按市场价收取,再区供销社返补交易费的50%,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吸引山区26县农产品落地衢江交易,完善“送进来”和“带出去”服务模式,扩大衢江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本地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服务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三、“一股绳”落实,打造村企共建平台
以“3+X”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山区合作经济新模式,聚焦村级主导产业,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建立利益联盟机制,推动产业增效、农户增收。通过“以销定产、服务生产”的“供富订单”模式,引导湖南镇当地村民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实行共建共培,打造衢江区出口果蔬种植基地500亩。“供富大篷车”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展农资配送到户、农技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服务,让农户享受点对点配送和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优质农特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一条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带动山区农货“销起来”,农民富起来。
(衢江区供销社)
龙游县供销社彰显“赋能强社”带农共富新担当
龙游县供销社按照“共享建社、改造强社、产业兴社、从严治社”的工作要求,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高质量实现带农富裕注入供销力量。
一、以“共享建社”联结多方利益
按照民主自愿、市场竞争原则,探索基层供销组织创建新机制,选择产业基础扎实、示范引领强的经营主体,以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特色为基础,通过注册新建、开放办社、联合经营等形式,共享组建基层供销社。“全国百强基层社”龙游县东华供销社依托浙江龙游初心农产品有限公司改建重组,总资产1100万元,总经营收入7153.2万元,拥有农副产品经营网点3个,日用品超市2家,农产品仓库2个,开展农资技术咨询、农产品配送等服务。截至目前,东华街道供销社通过就业、消费帮扶带动周边300余名合作社成员、农户增收4万元。
二、以“改造强社”提升为农服务
按照改造升级做强一批、盘活资产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对资产一般、经营困难、服务功能薄弱的基层社,以盘活资产、升级改造为主抓手,采用以“基层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经营等方式,借助外力推进基层社升级,提升基层社为农服务能力,确保供销社主阵地不丢失。依托龙游县内最大农资经营主体龙游县泰丰农业生产资料连锁有限公司,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龙游县詹家镇提升改造詹家镇供销社,完善建设粮油庄稼医院和智能化配肥中心各1家,提供农资销售、测土飞防、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当年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3.4万亩。
三、以“产业兴社”激发共富活力
建设以产业龙头为主体的基层供销社,打造共同富裕综合体。去年4月,以鲜食大豆产业领军企业-龙游涵萱家庭农场为带头人,打造“产业联结型”基层社-龙游塔石镇基层供销社,依托该社建立鲜食大豆产业农合联一体化服务平台,带动当地鲜食大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塔石镇鲜食大豆种植面积近8000亩,其中春大豆3000余亩,秋大豆5000余亩,鲜食大豆农合联会员年均净收入超10万元,带动2000余户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今年4月,选取龙游黄茶产业龙头企业-浙江龙游茗皇黄茶开发有限公司为“领头雁”,建设龙游社阳乡基层供销社,持续推动龙游黄茶产业发展升级。该基层社充分利用“山海协作”平台,邀请镇海、龙游本地企业30余家签订黄茶认养协议,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四、以“从严治社”推动干净干事
落实《投资决策流程及参股企业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投标操作办法》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基层社、社有企业参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抓好关键业务、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督和经常性审计。根据基层社、参股企业的经营业务和运作状况,进行结构性优化和调整,落实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指导基层社、参股企业、专业合作社规范经营。实行基层社“三会”制度,推进基层社规范建设,建立调查研究、指导服务、综合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机制。
(龙游县供销社)
江山市构建再生资源服务体系 助力“城乡和美”
江山市供销社聚焦全市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城乡回收站点粗放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污水废气直排乱排等“脏乱差”现象突出和行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低、小、散”现状明显等问题,全力构建再生资源体系,为助力“城乡和美”,优化乡村环境贡献了供销力量。目前,建成体系核心项目1个,城乡“两网融合”回收点40多个,初步形成并有效运转村社回收站-乡街中转站-市级分拣中心“三级”网络。
一、重在招大引强育龙头
依托供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商,与市场主体共同组建浙江宏业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供销集团占比3%,建成江山市城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投入1000多万元采购安装机器设备、建设环保安全设施。拥有废旧金属、废纸、废轮胎、废塑料、一般工业固废、大件垃圾等10个分拣处理车间,每天村社回收站点将各类再生资源集中运往乡街中转站,再由中转站运转至分拣中心。今年1-6月,回收分拣废旧物资1.24万吨,其中废纸0.29万吨、废旧塑料0.45万吨、废旧金属0.2万吨、其它品类0.3万吨,实现销售额约0.36亿元,一般工业固废日处置达200吨,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90%左右,实现一般工业固废进场后,分拣、破碎,分类、分质处置存放,可回收物、焚烧物、减量化智能管理,成为江山集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含生活垃圾分类)、加工和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骨干企业。宏业公司获评2022年全省有实力的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二、贵在迭代升级建项目
推进实施城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腾鸟换笼”工程,浙江宏业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拟投资1亿元,在江山市贺村镇区块建设8个分拣处理中心和1个配套服务系统,年处理量40万吨以上,包括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报废车辆、废旧家电、废橡胶、一般工业固废等分拣处理功能区,以及污水收集处理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互联网+”线上回收服务中心、商贸物流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环保及附属设施区建设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废纸压缩打包,废塑料清洗、破碎、再生,废金属回收压缩6万吨/年。每年可消纳城乡工业和生活废旧资源40万吨,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土地100多亩,项目生产的再生资源可作为天然资源的替代品,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建成较为完善的“回收-中转-分拣利用”产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利用体系。目前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优在协同配合抓整治
健全全市再生资源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全市再生资源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和网点建设标准、负面清单,召开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推进会,针对存在脏乱差问题“整治-反弹-整治-反弹”现象,会同商务、市场监督、综合执法、公安、资规、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8个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共同发力,深入乡镇(村)一线,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进一步摸清底数,对各自辖区内经营企业和个人进行排查梳理和登记,全面掌握工商登记、从业人员、经营内容和回收经营场所等情况,让从业人员知悉政策、执行政策。定期开展集中整治,主要对无证照经营、违反我市网点布局方案、网点建设标准和城乡规划、非法用地或占用耕地、不符合城市管理标准、环保不达标或存在违规加工处置、存在安全隐患、网点内外硬件设施不符合现行标准等八大类违规违法现象或行为进行重点整治,通过“关停一批”“整改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全面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去年以来,取缔关闭脏乱差回收点6个,提升改造9个。针对新申报的再生资源网点,建立联合踏勘审批制度,由所在村社、乡街、相关职能部门逐级提出审批意见,最后由领导小组出具审批结果,保障规范透明。去年以来,建成城区规范化网点13个,建成乡镇规范化网点24个,中转站3个。此外,同步组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新增会员130多个,开展专场培训,提高行业自律。
(江山市供销社)
常山县供销社全链服务胡柚产业开启“共富通衢”
常山县供销社以胡柚产业纵向主体间的联合合作为重点,组建链条型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要素整合,构建循环式的专业服务体系,引领产业做优做强,为共富添动能。
一、为产前育苗供苗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选育胡柚良种。县胡柚产业农合联与常山胡柚种苗繁育中心合作,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育苗供苗服务,同时联合县财政建成数字化繁育基地及分选中心,初步完成胡柚育苗、生产的数字化模型构建,实现整个生产过程“机器换人”。通过数字模型的精准控制,优果率可提高至90%以上,综合产值保守测算可提高35%以上。截至目前,全县累计23家农业主体完成自动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淋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
二是深化金融服务。发挥好县农合联理事单位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创新涉农担保经营服务和成员优惠金融服务,成员的放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10%,陆续为会员提供合作融资担保金额超3000万元,进一步联合邮储银行结合“政银担”开发“邮柚贷”等新产品,为常山县农户延伸胡柚产业链注入“金融活水”。
三是提供种植补助。联合财政安排胡柚推广种植补助资金200万元,专项出台胡柚种植土地流转奖补、规模种植补助等政策,对种植标准、管理规范的种植主体,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的,给予补助600元/亩;种植面积1000亩(含)以上的,再给予600元/亩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一次性补助。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建成规模化精品园近3万亩。围绕胡柚生产周期,做大涉农资金“蛋糕”,推动胡柚有机专用肥替代化肥示范区、常山胡柚种苗繁育中心、胡柚高新技术栽培示范园等相继落地,助力常山胡柚种植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二、为产中技术服务赋予“科技优势”
一是创办专科医院。与浙江中农在线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和衢州农迈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为胡柚种植基地和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年超3000亩,年无偿提供科技服务或咨询1500人次以上,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活动36次以上,建立产业科技示范点(基地)20个,每个点年带动农户500户以上,服务胡柚种植大户200余户,服务面积近20000亩,服务事例已被推荐为全国供销总社新型庄稼医院优秀服务案例。
二是创新研发。农合联会员单位常山跃进化肥实业有限公司在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和县胡柚研究院专家指导下,成功研发硫酸钾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胡柚专用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通过胡柚产业农合联推进专用肥定制生产、统一施用服务。
三是迭代升级。围绕“常山胡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目标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总结出科技创新、政策导向、产业转型升级、产销路径、品牌建设管理等系列成果,制订了《常山胡柚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绿色食品--常山胡柚栽培技术规程》等文件,为胡柚产业提质增效把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基层技术骨干,创新胡柚生产用工模式,成立了多支胡柚科技服务队,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推进胡柚共富果园建设,提高胡柚生产经济效益。
三、为产后延链品控打开“共富通衢”
一是品牌建设。牵头落实“四统一”工作举措,统一采摘期、统一选果和品质把控标准、统一使用原产地域产品“常山胡柚”注册商标、择优选取优秀胡柚农产品加入“一份常礼”、“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统一销售指导价,线上、线下合力拓展销售渠道。探索建立按交易量返利和按股分红机制,打造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目前已深度开发“衢枳壳”、胡柚囊胞、胡柚汁、酵素等深加工产品70多款。
二是龙头引领。遵循企业“成长-壮大-转型”发展规律,联合财政导入产业基金、配套奖补、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等举措,“一企一策”精准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产业融合,目前艾佳、柚香谷、天子果业等企业纷纷立足产品深加工领域,开发出胡柚汁、胡柚果脯等胡柚食品,逐步向胡柚精油、胡柚面膜等高精尖方向发展,为延长胡柚深加工产业链,深挖胡柚发展潜力,“吃干榨尽”胡柚提供更多可能。以浙江柚香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例,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自动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每小时可生产1.6万瓶双柚汁,每天可生产1.8万箱。预计2025年,企业销售额达50亿元。
三是引领共富。浙江德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预付款,与常山县芳村镇芙蓉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胡柚小青果产销合作协议,约定保底收购价,在其后收购胡柚小青果的过程中,销售款从预付款中逐步扣除,强村公司销售利润在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分红,同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常山县供销社)
开化县供销社助力“千万工程” 竞奔为农服务“主赛道”
开化县供销社把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指导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为契机,深耕为农服务主职主业,探索供销社工作与“三农”的结合点,助推“千万工程”,服务乡村振兴。
一、激发综合改革“大气场”
一是组织体系再造。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7家。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通过参股方式,组织引导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累计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如苏虹供销社参股成立清水鱼专业合作社,建设清水鱼养殖基地80亩。
二是农资服务重塑。建成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个,68个农资配送网点,建设新型智慧庄稼医院2家,成立城关、马金、静岗、三友等4家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农技咨询服务6500余人次。华埠供销社以“基层社+强村公司”模式,探索共建农事服务中心。全系统年供应化肥9300吨、农药171吨、农膜130吨,满足全县农业生产农资需求。
三是金融服务普惠。以参股企业菇联担保公司为平台,开展涉农融资担保服务,减少涉农贷款的环节和负担,重点扶持“两茶一鱼两中”等特色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已直接为合作社放贷资金1.33亿元以上,受益农户达313多户。
二、竞奔为农服务“主赛道”
一是构建“三方联结”新机制。建立“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新机制,依托龙头公司,积极推广订单农业。结合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转等项目,通过村集体代管代种的方式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生产周期短、易种易管、效益更可观的甜玉米、高山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增加群众收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已覆盖120个偏远行政村,种植面积30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2000多元。
二是构架产品营销新桥梁。通过山海协作平台、企事业部门、机关食堂、学校食堂的多方联动,由运营企业对农副产品统一收购、检测、分拣、包装、配送。深化山海协作机制,与桐乡市供销社合作建设桐乡“钱江源”品牌馆,清水鱼、山珍等20余种产品入驻。近年来,以金星供销社、“供富大篷车”收购农产品销售点(专柜)、钱江源品牌旗舰店等供销社投资或参股建设的门店,助农销售农产品800余万元。
三是构筑综合服务新平台。整合农技服务站与农合联会员服务资源,集中提供农资供应、庄稼医院、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配备5辆共富车,组建“送技助产”团队,定期将农技、金融和农资三项服务送到山区。截至目前已开展农资农技下乡服务16次,送肥下村2000余吨,提供代购、代办服务650件次。
三、培育社企发展“增长极”
一是建章立制。出台《社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议事、审计、财务等10项内部管理制度,对下属14家社有企业、基层社资产、账目状况进行彻底清查,全面加强社有企业管理。
二是合作基金。设立合作发展基金,出台《开化县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县供销社本级以及县供销集团利润之和的20%注入合作发展基金,用于为农服务事业,累计到位资金103万元,用于数字化基地建设、农合联会员农业保险、物流体系建设。
三是物流配套。与县邮管局合作建设县域三级物流体系,整合县内快递企业,共建1个分拣中心、1支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队伍、1套服务标准,实现县域内邮件快递统一配送、统一收寄。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独山冷链仓储配送基地将于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建设2000余平方米冷库、8000余平方米快递物流智能分拣中心。
(开化县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