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30 15: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近年来,宁波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国家“循环经济战略”和“数字化改革”要求,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到经营管理实践中,主导创建“搭把手”智慧数字化垃圾分类体系,通过“智慧垃圾分类+绿色资源回收+低碳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截至目前,“搭把手”会员人数已达105万,综合销售收入过3亿元,实现垃圾减量超35万吨。
一、终端发力,便民利民。一是智能设备助力有偿回收。“搭把手”已投放3272个不同类型的回收网点(其中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2737个),日均订单量过1万单,投递量达100吨,居民投售正确率超90%,通过有偿回收模式,激励居民主动投递玻璃、废旧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有效助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二是生活垃圾全品类管理。“搭把手”参与世行二期项目建设,主要负责全品类垃圾智能一体化管理、塑料深加工利用,研发、投放全品类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现可回收物、厨余(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智能识别、精准溯源和激励兑换等功能。目前已在市中心8个社区13个点进行试点投放,预计未来3年将在全市2200个社区安装运行4000余套设备,实现全覆盖。三是大力发展商业端回收。基于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效,“搭把手”将业务延伸至商业端回收,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为阪急百货、盒马鲜生、三江购物、加贝超市以及宁波供销二号桥市场等大型商超提供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和可回收物的统一分类回收,有效改变传统商超再生资源回收的脏、乱、差等管理乱象,同时,将再生资源销售收入统一归集公司所有,直接为合作企业创收增效。
二、数字赋能,高效管理。一是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建设智慧数字一体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打造智慧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垃圾分类“掌上监管”。二是构建垃圾分类“1+4+9+N”模式。贯通“市、区、街镇、社区、物业”五个层级,将包括可回收物、厨余/餐厨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在内的全品类垃圾回收处置流程进行全局化、可视化、动态化、数字化管理,实时追踪各项回收物动向。三是构建智能数字化分拣中心。应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从来料自动过磅入库、到流水线“光电+AI”智能分选,将各类再生资源进行精准分类,实现资源的最大经济价值。分拣中心设有货物交接、分拣堆放、仓储转运、数据管理等功能区,日分拣能力可达50—100吨,服务覆盖整个宁波大市。
三、面向未来,持续发力。一是成立双碳联盟。“搭把手”联合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和宁波市社科院,按照“开放研究、合作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成立宁波市双碳研究联盟。联盟着力探索建设居民碳账户管理体系,研究建立个人碳账户,打造“碳账本”,将居民日常生活与碳达峰碳中和结合起来,通过垃圾分类实现低碳生活,促进循环经济深化发展,倡导全民减碳行动,推动多元碳普惠机制。二是布局全产业链。“搭把手”凭借“两网融合”建设工作取得的良好口碑,成为各地环保部门积极接洽的收运处置服务单位,多次中标地方政府建筑固废回收项目。“搭把手”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固废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同时,积极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投资1300余万元,建立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加工基地,斥资1000余万元引进RDF制备处置线,将一般工业固废加工成RDF燃料棒,供应给电厂代替工业用燃煤使用,2022年再生资源燃料棒产品月产量过2000吨,年销售收入达1400余万元。三是业务持续拓展。经过多年耕耘,“搭把手”成绩斐然,在2023浙江省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行业会议上,“搭把手”作为先进企业典型向全省作经验交流,详细介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宁波模式”。在宁波建成的智慧数字化垃圾分类体系已成功在嘉兴海宁、安徽安庆和江苏苏州等地复制输出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初,已接待来自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安徽、宁夏、贵州、陕西等省内外意向客户60余组,初步达成合作金额1500余万元。
(宁波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