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6 15: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近年来,龙泉市供销社以精心打造农产品“供销e城”平台为核心,搭建县域农业“产、供、销、信用”全链路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服务及新零售体系为全市农业产业赋能。截至目前,已形成19个乡镇农业全链路服务和数据联动,直接受益农业企业104家,带动“竹茶菌蔬药果蜂”七大产业线上增益销售额3000万元,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一、以“数字+生产+联动”助力农业增效。充分利用该市独特地缘优势,在海拔1200米高山上建设100亩集约化育苗中心,系全省海拔最高番茄育苗基地。农户和“供销e城”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产销大数据联动,可制定精准的种植规划。基地农户可随时随地在移动APP上查看基地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作物生长情况,一键进行连栋大棚开闭、调控温室、喷洒药水等操作,还有专业的嫁接团队为农户提供服务。截至目前,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1000万株,其中嫁接苗能力达500万株,年效益达1000余万。同时,依托“供销e城”供销信息和阿里巴巴数字平台资源综合优势,开展云平台数据资源转化和利用,构建“1+4”全链路数据媒介。“1”为一个数字化服务系统,“4”为四块数据化展示大屏。全市农业主体可通过“1+4”大数据库实时读取生产、销售、流通、服务全链路数据,获得多维度分析,并科学高效获取在种植、产量、定价、仓储、基地建设、消费者研究、精准化营销投放上的指导。该市“1+4”全链路数据媒介现覆盖19个乡镇,凝聚713家农业主体,农业产业覆盖面100%。
二、以“数字+供应+溯源”保障农产品安全。对耕、种、管、收、加、储、销等环节全程管理,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溯源体系。进行统一编码,统一规划管理,依托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通过编码沿着供应链各节点链逐级传递,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的追溯链。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方位对接农户,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不仅统一提供优良的蔬菜种苗,还进行免费的种植技术指导;公司在收购订单农产品时,进行农残含量等检测,确保提供给市场的是无公害的农产品,检验合格的农产品以保护价收购,公司负责销售,确保订单农户的收益最大化。如以产业农合联会员带动建设8千亩规模,产值1.6亿的茄子种植基地,由蔬菜产业农合联提供4百万株茄子种苗和统一龙泉茄子包装箱;“供销e城”平台按市场信息提供订单组织农民生产,以“基地+商超”“基地+消费者”等模式推广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条。
三、以“数字+销售+多维”助力农民增收。一方面,提档一个平台。“供销e城”以“产品生产、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以“合作+返利”建设蔬菜基地3825亩,联结合作社150多家,产品远销各地。如今,农业主体可通过“供销e城”1300平方米农产品实验室进行SC认证,通过其销售数据指导产区种植,在其品牌服务站免费获取商品素材库并入驻省政采云扶贫馆。高效的冷链配送为消费者第一时间供应精品蔬菜,并让消费者通过一键扫码快速获取溯源信息。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衢州的消费者还可在其零售中心直接选购商品,2022年“供销e城”销售额4000万元,带动产业销售额3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一个品牌。以“供销e城”为运营主体,围绕“茶蔬菌菇药果蜂”,打造“龙泉农师”区域公共品牌,以唐代龙泉农师季大蕴为原型,通过品牌文化塑造、形象设计战略规划,将龙泉市农特农产品内容故事化、媒体化,形成农产品统一品牌特征与文化。农业主体可以通过申报获得品牌授权,享受免费的营销红利和品牌溢价,免除“有好产品,没好名片”的烦恼,实实在在获得收益。该市现已打造20款独立农品,授牌农业企业15家贴牌,品牌赋能效应初步形成。以该市特色产品香菇为例,通过“龙泉农师”品牌附加值及配套供应链优化服务,整体溢价25%。同时拓展渠道,全面拥抱电商、新零售。在现农特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电商化基础上,全面拓展“供销e城”营销渠道。现在农业主体和消费者可在天猫龙泉原产地官方商品旗舰店和APP进行交易,并不定期在斗鱼等8个直播平台互动买卖,“供销e城”还不断开发大润发等渠道拓展与消费者的接触面。2022年“供销e城”通过新增线上渠道累计销售1735689单,销售额近3344.28万元。
四、以“数字+信用+服务”破解农村融资难。成立龙泉市农和食用菌行业资金互助会,吸收会员18个、互助金105万元,直接担保发放资金2350万元,对食用菌行业发展资金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与各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累计获得授信11.5亿元。
省农担公司设立农信担保服务龙泉代办点开展“政银担”合作业务,2020年确定为全省10个试点县之一,自2019年至今已累计开展农信担保贷款业务24100万元。针对农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等群体开展种植技术、电商、销售培训,累计培训农合联会员3000余人次。成功孵化农业电商企业和店铺11家。新型农业模式打开人才培育、人才进乡的通道,通过优惠政策和优质项目,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大力引育领军农匠,涌现出一批“农创客”“土专家”。
(龙泉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