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7期工作交流

发布时间:2023-10-12 16: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分享:

【践行为农服务 助力山区富裕·丽水选辑】

▲莲都区“共享冰箱”让农产品从“田头”直达“灶头”

▲青田县建设新型基层社探索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云和县流动供销致富车党建联建让党旗“红耀绿谷”

▲庆元县构建为农服务体系推进综合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遂昌县打好服务箬叶产业组合拳“点叶成金”促增收

▲松阳县供销社“四维发力”探索山区带农共富新路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供销社精准打好民族团结“共富牌”


莲都区“共享冰箱”让农产品从“田头”直达“灶头”

丽水市莲都区供销社聚焦乡村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产品“直销点”“共享冰箱”等项目,构建“流动供销进山区、数字供销进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厨间灶头”一站式服务,促进城乡融合,探索出莲都山区“共富路径”。

一、科学设点进驻,以“共享”照亮“共富路”

针对山区农产品“种植户多、点散、量少、销售难”的痛点、社区居民农副产品就近购置难的堵点,莲都区供销社实施“共享冰箱”项目,开设流动供销致富车农产品进城直销点,打通山区销售渠道。近年来,依据城区各社区及周边商场布局情况,按照“成熟一个入驻一个”的原则,科学设点、梯次进驻“共享冰箱”,先后入驻行政中心、开发区管委会等8个点位,投入51台机器,营业额超236万元,积累近2.2万户核心客户。流动供销致富车农产品进城直销点开业以来,月销售额5万余元,客流量超万人,建立会员管理群13个,动态收集顾客意见,满足市民“掌上操作”需求。

二、分区逐点编织,以“链接”畅通“共富网”

以“共富、共享”为织点,厚植供销底色。通过“农合联+强村公司+农户+农产品进城直销点”分区逐点编织乡村“共富网”,实现流动供销致富车、农产品进城直销点、“共享冰箱”供销三端深度融合,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供销共富“网络”“链接”至大山深处。同时,凭借本地农产品优势,畅通供应物流运输、优化运营方式,打造数字化交易平台,提升市民服务体验,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目前,莲都区开通流动供销致富车16辆,开通9条服务线路,覆盖全区100多个行政村,为山区群众提供代购、代销、代办服务27万余件次,服务里程累计62万公里。

三、拓宽智慧服务,以“精度”温暖“共富情”

以“共享冰箱”“农产品进城直销点”为基点,切入城区居民需求“痛点难点”,丰富农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服务,推出高山农产品直供服务,实现“流动供销致富车+共享冰箱+农产品进城直销点”三端联动。建立农产品线上预约销售平台,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通“高山精品”预订专线,通过致富车定向购买山区优质农产品,实现山区农产品从农村“田头”直通城区市民“灶头”,满足市民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今年以来,莲都区流动供销致富车已完成凤鸣葡萄、峰源西瓜、碧湖玉米、仙渡桃子、联城甜宝瓜等本地优质农产品采购,仅在黄村乡就收购近30万斤山笋,直接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近40万元。

(莲都区供销社)


青田县建设新型基层供社探索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青田县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探索改制彻底的供销社为农服务新路径,解决基层组织体制机制缺乏、服务内容单一、经营模式有限等问题。2022年,青田县供销社荣获全省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单位。

一、落地提速,探索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机制

一是重塑供销基层体制。建立以“县社主管、乡镇参与、村集体入股、实体化公司运营”的基层组织体制,改变旧有基层社改制“无资产、无人员”局面。盘活基层强村公司闲置资产,调动社会能人、龙头企业渠道资源领办、帮办基层社。二是优化绩效分配体系。基层社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建章立制,自主管理绩效分配。通过“摆擂台”“赛马制”动员全乡、各行政村两委干部和乡贤化身“卖货郎”,按照“村集体收益+个人销售提成”方式,激发干部创先争优意识。东源镇基层社项目承接利润采取“揭榜挂帅”制度调配资源,鼓励有能力有资本的村集体主动争取承接项目,促进村集体多渠道增收。三是建立共建共富机制。县供销社总体谋划“一盘棋”,基层社担负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重任,融入企业精细化经营理念,探索以产业为纽带的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共同富裕发展模式。

二、精准施策,打造示范性带动的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生产“新服务”。东源基层社为重点农业种植乡镇提供统一化育苗育秧、无人机喷洒农药、农机收割收稻、剥壳包装等全流程生产服务,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的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二是拓展服务“新内容”。以祯埠-祯旺两地供销社名义承租横跨两地的近100亩杨梅山21年,重新整合闲置资源,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带动实现村集体长期增收。解锁“政府+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共富新模式和利益联结新机制,参与投资150万元,建设集“加工包装+展示展销+电商直播”为一体的蜂蜜“共富工坊”。三是激发增收“新动能”。舒桥基层社以“产业+项目”深化全产业链建设,完成瓯江原生中药品种保护科普基地项目建设;融入县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规划,设立田间中药材产业保鲜仓;推动年深加工2000吨百合项目入驻腊口农产品加工仓储园区,填补县域中药材初加工集散地的空白。

三、资源共享,迭代持续性融合的合作路径

一是“产业共富”实现链式发展。舒桥供销社打造“百合+”种苗培育、花束盆栽、花田旅游、浙贝母药用“1+N”产业销售体系,瞄准“花经济”融合“产业游”,百合产业年收入可达1100多万元。祯旺基层社从“一根甘蔗”出发,以发展当地特色红糖产业为主导,打造百亩甘蔗园,实现亩产万斤,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每年村集体入股分红8万元。东源供销社因地制宜“以工哺农”,开展阀门配件销售、废旧金属回收、农遗良品经销等业务。通过“线下公司展销+线上电商直卖”双链平台,实现片区所有强村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0%以上。二是“跨山问海”实现渠道互通。打造“梅农+致富车+企业出口”共富模式,开辟“浙丽销”杨梅收购专线,提供点对点的运输服务。今年杨梅季通过杨梅中央冷库实现青田杨梅出口300吨,较去年增长215%,带动梅农增收300余万元。三是“区域协作”实现互惠互利。依托青田侨乡供销集市平台,开展“进省城、进机关、进食堂、进乡镇、进企业”五进系列活动,搭建惠农利农的“供销新跑道”,今年销售额达300万元,祯埠供销社山海协作及消费帮扶,组合销售青田农特产品,完成年度销售额近100万元。

(青田县供销社)


云和县流动供销致富车党建联建让党旗“红耀绿谷”


云和县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实施“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工程,以党建统领赋能、全面升级供富大篷车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流动供销致富车党建联建,实现跨系统、跨层级、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构建山区“供、销、产、服、治”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山区综合服务效能。

一、构建跨域服务,三级协作统筹联动

一是服务中心统筹联动。成立全县供富大篷车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总召集人,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等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下设服务中心,负责统筹推进党建联建有关日常工作。二是五个支部实体运转。整合供富大篷车服务队、行业领域服务队、产业链上下游服务队等党员队伍,分别组建浙丽供、浙丽销、浙丽产、浙丽服、浙丽治等五个服务支部,明确职能、配备团队,实现实体运转、高效服务。三是片区专班分块推进。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根据交通路线、群众聚集、产业分布等实际特点将县域划分为崇头片区、石塘片区、紧龙片区、赤石片区和畲乡片区5大片区,组建片区服务专班,下设村级党小组和共富车服务网点,形成“片区专班——党小组(责任区)——致富带头人——山区群众”四级服务体系。

二、实施为农行动,精准服务落实落细

全面实施党建联建保供便农、增收富农、产业兴农、服务惠农、平安护农等“五大行动”,以供富大篷车为主平台,为山区群众提供集成化服务。一是实施保供为农行动。在崇头、石塘、赤石片区建设第一批“红色驿站”,用于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共富车乡村流通网络。开展日用品溯源管理和定期农产品抽样检测,组织集中轮训、实地培训、网络培训、点对点专业培训,提升服务山区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增收富农行动。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农产品营销主体、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农家乐等主体与“浙丽销”服务支部结对,签订合作订单,提高高山农产品销量。谋划农村种养殖人员,打造为山区致富经纪人,新发展200名山区群众从事种养殖业,实现助农增收。三是实施产业强农行动。依托云和师傅、县农合联工作支部的党员技术骨干力量,定期走进山区开展“稳产保供”四季行动,提供农技、农资、生态种植“一站式”服务2万多次,开展农技培训、经验交流活动35次,赠送化肥1600包、种子2300包。四是实施党建联建服务惠农行动。开展“温暖山区”活动,常态化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爱心超市、爱心代送等系列爱心进山区服务60多次,惠及山区群众2万余人次。开展“开起共富宣讲车铺就共富惠民路”系列服务活动,打造“移动宣讲课堂”新模式,开展“浙丽宣”党的二十大宣讲活动30余场、“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专题宣讲12场。五是实施党建联建平安护农行动。将共富车服务支部与村级党小组结合,完善山区应自然灾害、生态破坏、突发状况的预警或应急反馈、处置机制,目前共富车主上报应急信息40余条。与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合作,将共富车主打造成为森林防火“安全员”,宣传时长达2000小时。

三、推进制度建设,齐抓共管凝心聚魂

一是集中会商机制。联席会至少半年开一次会,听取共富车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党建服务中心做到每2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有关跨部门问题,五大片区服务专班和五大服务支部做到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反馈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落实好有关工作要求。二是清单销号机制。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及时收集有关工作意见建议和遇到的共性问题,及时梳理问题清单,按照部门职责权限,派发到各相关单位,明确问题销号责任人,限期解决。三是考核奖励机制。将供富大篷车党建联建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和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搭建工作赛马机制和晾晒平台,对作出贡献和工作表现优秀的党组织、党员进行表彰表扬。

(云和县供销社)


庆元县构建为农服务体系推进综合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庆元县供销社融入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大局中,围绕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共富服务、流通服务、企业运营三大体系和供销技能队伍建设,找准小切口、发挥大作为,做共同富裕参与者和乡村振兴推动者。

一、以综合合作为路径,创新共富服务

一是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全面完成3000万元高山西红柿产业提升项目,流转土地630亩,建设屏都后口洋、举水落岭洋、岭头小际头、月山上洋、下洋等5个集中连片基地。健全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高山蔬菜分拣中心、气调保鲜库建设项目,采用气调锁鲜技术实现果蔬锁鲜3-6月,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与错峰销售能力。二是拓展供富车服务功能。开通流动供销致富车15辆,开设3家“浙丽销”高山农产品直销服务网点及12个村级农产品服务网点,服务行政村114个,涵盖寿宁、政和、松溪跨省路线,服务覆盖两省边际村7个。同时,创新开通“浙丽播”直播赋能服务车,开展田间地头带货直播、短视频宣传、普法宣传等服务。三是做实农业生产保障服务。做好化肥淡季储备,确保全年完成农药应急储备2吨、化肥应急储备800吨,保障农资供应安全。实施农作物放心工程,发挥“星期天工程师”“科技特派员”作用,开展农作物种植技术和防病害技术培训和春季春耕助农、夏季信用服务、秋季丰收农耕、冬季年货展销的“四季服务”活动。

二、以集配能力为导向,创新流通服务

一是推进基层组织网络重塑。坚持开放办社,巩固或新建城区、城郊、菊水、黄田和张村等5个“有股权关系、有服务内容、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供销基层社。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货架、统一供货、统一服务、统一设备”的要求,新建村级服务社(点)10个,推动村级服务社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依托“流动供销致富车”,整合各服务网点、主体功能,形成“定点供销”+服务车“流动供销”的流通网格,促进产销顺畅快捷。二是发挥农合联组织功能。完成全县“18+1”家农合联党建入章与年度检查工作,确保农合联体制机制规范运行。推进产业农合联实体化运作,筹建明笋产业供销共富工坊,建设基层组织赋能强基示范样板。开展笋竹产业农合联农资化肥赠送活动,前往福建政和、隆宫等地送出化肥共15吨,助力浙闽边际“林业共富”。三是创新流通服务模式。整合农创客、“191”乡村推荐官(农播客)、“元”气主播和流动供销致富车服务体系等资源,启动运营庆元供销优选农产品展播共富中心,集电商直播、一站式选品、农播培训、品牌孵化宣传为一体,以“培育庆元农播网红、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推进共富共享”为重点,助推农商互联一站式发展。

三、以三会制度为抓手,推进社企运营

一是加强社有资产监管。落实全国供销总社《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庆元县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社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出资企业产权代表等相关规定办法并开展培训,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二是创新运营模式。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具有农产品营销经验人才,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拉开新媒体运营序幕,开通“庆元山语”微信公众号,注册“庆元山语”“庆元县供销优选”抖音账号,上线“庆元山语”商城微信小程序,常态化开展供销优选直播。三是有效风险管控。吸取投资风险经验教训,建立担保和借款管理办法。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行基层社有资产和财务管理委托代理制,建立新合公司财务代理中心,实施社有企业财务代理。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稳妥化解遗留问题,确保安全稳定。

(庆元县供销社)


遂昌县打好服务箬叶产业组合拳“点叶成金”促增收


遂昌县供销社立足于本地特色箬叶产业,针对“加工经营主体散乱、收购加工质量标准不一、品牌推广不统一”等难题,塑体系、挖潜力、拓市场,培育壮大箬叶“共富工坊”,打造箬叶产业集群,助力富农增收。目前,箬叶年生产总量达3500吨,产值超9000万元,带动4600余人,人均增收1.8万余元。

一、塑体系、挖潜力,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统筹谋划,搭建产业集聚平台。整合加工主体,制订加工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建立集箬叶收购、冷藏、烘干、分选、储存、交易为一体的浙南箬叶市场。搭建集作业流程管理、市场数据分析、产品溯源监测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不同商品类别设定不同出入库流程,提高仓库作业效率。目前,市场拥有展示厅和办公场所900平方米、箬叶仓库2400平方米、分选车间600平方米、冷库5734立方米,并配有智能化烘房及完备的数字系统。二是深挖潜力,拓展产业基地建设。整合农业农村、林业、供销社、科技等部门的惠农政策扶持和服务,邀请市县竹业专家培训指导箬竹产业政策及箬竹类生产、栽培技术,建立箬叶人工种植基地,培育箬叶特色产业和生产主体,协同推进野生箬叶林人工抚育。同时,利用材用林为主的林下空间,改造林下箬叶基地,挖掘林下新经济,推动产业加速发展。三是多点发力,推进产业纵深发展。以优质良品为目标打造遂昌箬叶整体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浙南箬叶市场为“新引擎”,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如箬叶市场入驻一家长粽生产企业,实现箬叶资源就地转化,推动本地长粽产业的发展。

二、拓市场、促增收,助力成果普惠共享

一是站点联动,创新管理模式。以箬叶产业龙头合作社、农场为依托,建立5家“箬叶工坊”分站,实现农户集中采摘、分站上门收购、总站统一加工的全链条管理模式,促进箬叶大量销往嘉兴、上海等地,通过导师帮带、技能培训等形式,助推箬叶产业发展壮大。目前,该县箬叶主要销往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地,约占嘉兴五芳斋集团箬叶市场的30%份额,已成为该集团全国8大箬叶定点供应区域之一。实现日均加工箬叶12.5吨,交易额达43.75万元,增加农民收入3400余万元。二是规范运营,促就业创增收。聚焦箬叶价格低、村民积极性不高、缺乏规模运营等难题,组建全市首家产业协会,打造具备成品加工、综合利用、生产销售、物资中转等功能的交易平台,实施统一收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配送等模式,将箬叶干叶销售价格从10年前的8-9元/斤提升至目前的20元/斤,使山野箬叶汇聚成年产值近亿元的大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黄金叶”。箬叶产业直接带动8000余名农户创收,实现年增收5800万元,人均增收7250元。同时,浙南箬叶市场冷库延长加工期限,为从事分选、烘干的300余工人增加3-4个月就业时间。

三、重党建、强引领,推动结对帮扶出实效

针对箬叶产业长期处于低小散弱的困境,遂昌县供销社开展了箬叶产业党建联建,统筹全县资源,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箬叶“共富工坊”,以“总站+分站”模式,推动“共富工坊”集群建设。箬叶共富工坊聚焦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低收入农户等重点群体,全面摸排底数,统计有意愿从事箬叶产业的人员信息。针对年纪较轻、行动能力较强的人员,由经验丰富的党员带领上山采摘箬叶;针对年纪偏大、行动不便的人员,开展“送叶上门”服务,让农户参与分拣,并由村级党组织统计承揽分拣数量,合作社党员直发至农户家门口,定期进行上门回收,提高农户参与率。建立党员联系低收入农户制度,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从事箬叶采摘、分拣等工作。2022年共带动150名低收入农户和23名异地搬迁群众人均增收7000多元,荣获“2022年度市级示范共富工坊”称号。

(遂昌县供销社)


松阳县供销社“四维发力”探索山区带农共富新路径


近年来,松阳县供销社紧盯助农增收共同富裕目标,通过“创新引领、跨山统筹、问海借力、强村富民”四维发力,深化“山海协作”新模式,打造助农增收致富平台,让小农户有机链接市场,放大生态产品价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共同富裕。

一、对社:从“创新引领”的维度,推动变革重塑

松阳县供销社探索社属企业重建工作,2020年成立松阳县山海农产品配送公司,实现实体经济“零”的突破,保障3万余学子食堂食品配送的安全。依托社企推动基层“供销超市”网络重建,为农村群众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助推松阳农产品销售。与惠民飞防公司合作成立松阳县农合供销农业服务公司,开展农资市场规范化管理和物资保供,为农合联会员提供农资供应和飞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油茶产业农合联种植大户,合作成立松阳县农合联油茶产业发展服务公司,为小农户提供代加工服务。

二、对内:从“跨山统筹”的维度,推动平台搭建

统筹加强与农业、林业、市监、经商等理事单位对接与协作,以全县域为着眼点,构建“县级农合联+乡镇农合联+产业农合联”的服务组织架构。组建1个县级农合联、4个产业农合联、16个乡镇(街道)农合联的“1+4+16”组织体系,完成乡镇农合联组建和全覆盖。以县财政注入1000万元农民合作基金为引领,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围绕“联合发展,共建共享”目标,组建农民资金互助会、建立山海公司合作基地,搭建社区“共享菜篮子”,促进产业发展和会员的横向、纵向联合。探索共富产业工人模式,建设山下阳绿色农田区块,面积800亩,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收入。发挥农业植保、土肥和农合供销公司(含新型庄稼医院)等作用,推广使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具,鼓励供销企业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三、对外:从“问海借力”的维度,推动市场联接

搭建“小农户”与“大市场”服务平台。依托展会和社有企业促进本地农业主体与长三角消费群体的链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渠道,推进农产品上行,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山海公司实现本地产品年销售1700余万元。通过与杭州、嘉兴、平湖等地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合作;在平湖建立集销售、存储、配送为一体的松阳农产品新零售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建立“线下销售+”农产品数字化营销体系,收集反馈市场和用户信息。目前,共开通山海直通车68趟,实现销售额超千万元。2022年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上,省委主要领导点赞松阳供销社深化山海协作工作。松阳-平湖跨区域发展创新模式已推广到南浔、余姚。与南浔签订生态产品-浙松谷泉饮用水订制生产协议,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新渠道。

四、对下:从“强村富民”的维度,推动乡村振兴

依托松阳山海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日常配送体系和松阳-平湖、松阳-南浔等“山海直通车”产品需求,以“销促产带共富”模式,多点开花建设“共富菇园”“共富菜园”“共富鸡园”,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低收入农户帮扶机制。在四都乡陈家铺村、平田村开展“共富菜园”建设,统一配送种子、化肥、高于市场收购价收购,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创新打造“流动供销致富车”,开通“浙丽供”“浙丽产”“浙丽销”服务,构建山区乡镇、村的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农产品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全县开通37辆流动供销致富车,覆盖全县160多个村庄。按照“供销大集市、服务千万家”的理念,在望松街道望松村、西屏街道北山路开设两家“供销超市”,场地租用村集体大楼,员工招录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部分生鲜农产品由当地农场和农户直供,通过定点采购,平价销售让利于民。

(松阳县供销社)


景宁畲族自治县供销社精准打好民族团结“共富牌”


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县供销社在山区和民族地区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系列举措,强化为民服务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增收致富。

一、量体裁衣,精准服务暖民心

一是党建引领,提升服务精准度。定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在景南乡、澄照乡等多乡镇开展助农春耕备耕系列活动;在郑坑吴布村开展党建引领流动供销致富车送服务系列活动;在大均乡、渤海镇开展流动供销致富车下村入户系列服务活动。今年已开展8次党建联建活动。二是畅通物流,提升服务覆盖率。景宁县共有36个畲族村,供销社坚持“一个都不能落”的原则,突破民族村山高路远“堵”点,办好群众“最急一件事”,打通销售“最初一公里”,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为山区群众提供代购、代销、代办服务11.65万余件次,帮助山区群众销售农产品价值729.36万元,实现36个民族村服务全覆盖。三是组织培训,提升服务流畅度。针对流动供销致富车车主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沟通、交流障碍等问题,开展语言、交流培训,让学畲语、习手语“活”起来、“热”起来,提升流动供销致富车车主技能水平,使流动供销致富车服务更加“接地气”“暖民心”。

二、利益联结,合作共赢助增收

一是聚焦订单服务助农增收。围绕服务“三农”目标,以点带面,构建“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户”的订单服务模式,破解农产品销路不畅、产销信息不匹配等问题。据统计,近三年各产业农合联主体赠送鸡苗7万余羽、兔苗1万余只、番薯苗2万余株等,实现产值1500万元,农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二是聚焦山海协作合作共赢。依托“五县联盟”机制,加强与宁海、海盐、上虞、温岭等地供销社合作,建立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农产品销售展示飞柜7个,解决景宁县农产品对外销售难题,2022年完成销售额2000万元。三是聚焦箬叶销售提升产值。引导县内经纪人拓宽对外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额,同时指导开展县域范围内的箬叶收购,以经纪人的收购销售带动村民的采摘积极性,为畲族村留守村民(尤其是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箬叶采摘、分级、挑拣等增收路径。今年新增采摘200吨,新增产值200万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

三、集聚合力,推进共富显生机

一是双线并行,开辟共富新路径。打造“线上+线下”双线并行销售模式。线上组建“畲播团”,构建“畲乡共富工坊+畲播团+农户”模式。先后开展惠明茶、冷水雪茭、畲乡小黄姜、地瓜面、葛山黄桃等助农直播40余场次,累计销售农产品2.8万单近350万元。线下参与各类展销会、丰收节等活动,实施农特产品展示展销项目。二是部门协作,获得共建新动力。联合县妇联在景南乡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培训,助力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常态化邀请农技专家前往乡镇种植基地,开展病虫害防治方法、科学种植等相关技能培训讲解;联合县红十字会,组织流动供销致富车车主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护情况的能力。三是金融服务,注入惠农新活力。利用金融优势,解决农户贷款难、利率高、程序烦、担保无的问题。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景宁模式,建立农民合作基金制度,推出“政银保”,为县农民资金互助会会员提供担保贷款,下调贷款利率。截至今年9月,累计使用转贷资金630万元,提供担保贷款5140万元,发放互助资金贷款7157万元。

(景宁畲族自治县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