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09 17: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海盐县供销社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和“行走生态之旅、感受田园之美、享受和谐之风、体验宜居之地”的旅游发展思路,创新“乡愁旅游”业态,推进海盐全域旅游发展。
用活固有资源,打造“乡愁旅游”看点。遵循“乡愁旅游”发展规律,通过保护开发,保留乡村原汁原味,实现“乡愁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引入业态大发展。引进一批旅游创客,进行保护性开发,既保留民居建筑传统风格和历史风貌,又注入工艺品作坊、民宿、酒吧等新业态,让过去的旧房、闲置房打造成“闲下小雅”“沁沐云仓”等多家创客小店,在保护性开发中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二是带动村民大增收。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村民发挥自家优势,利用自家房屋参与业态开发,开设乡村土菜馆、打造特色美食街,让“乡愁旅游”成为富民工程。三是配套设施大建设。按照国家星级旅游标准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6个重点要素,对景区村庄的标识系统、公共厕所、游客中心、休憩座椅、景点游步道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为游客提供方便、优质的旅游环境。
依托地域文化,凸显“乡愁旅游”亮点。深入挖掘景区村庄特色文化,整理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故事,融入景区村庄建设各个文化节点,形成“五步一景,十步一文化”的村庄特色。一是打造“君子六艺”研学名片。依托金星村的状元文化、朱氏文化,建设朱氏文化展示馆,打造“君子六艺”研学品牌,将金星景区建设成为县中小学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二是打响“丰义寻趣”乡愁品牌。借助丰义村当地民俗,打造传统手工聚集地,建设灶头画文化展览馆,开发“乡趣”“雅趣”“童趣”“食趣”主题项目,开展系列活动,增加“乡愁旅游”可看性、可玩性。三是打磨“鱼米之乡”农耕文化。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举办“跟着节气游乡村”“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通过农耕体验、田园劳作及文化演出,赋予“乡愁旅游”独特文化气息。
壮大“旅游+”产业,彰显“乡愁旅游”卖点。依托各景区村庄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海盐全域旅游发展。一是“旅游+节庆”。承办“跟着节气游乡村”系列活动,策划开展“乡旅幸福年”“状元文化节”“金星仲夏夜”等特色活动,吸引来自海盐、嘉兴、杭州、上海等各地游客前来赏玩,带动景区村庄餐饮、观光、文创产品的销售。二是“旅游+团建”。推出各类团建产品,打造有特色的团建营地,针对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的不同定位、需求和预算,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团建方案。已推出“订制、常规、文化和服务”四大类团建产品,涉及户外拓展、手工制作、书画研学等多方面。三是“旅游+农业”。培育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配套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等设施,开展有机草莓采摘、金星亲子龙虾节等活动,发展观光农园、采摘田园、度假农庄等多种业态的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助推“乡愁旅游”提质升级。
(海盐县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