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0 10:4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3月3日,“瓯越鲜风”冠名高铁列车从苍南动车站正式发车,列车以浙江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及京沪线区域,经停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温州等核心城市,向沿途群众和广大乘客递上一张温州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专属流动名片。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推进品牌化赋能,开展以“瓯越鲜风”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全程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
一、通过“瓯越鲜风”品牌建设,健全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联结机制
一是政策合力明导向。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提升“三位一体”改革的实施导则》,明确将“瓯越鲜风”品牌作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三位一体”改革、“瓯越鲜风”品牌打造纳入《关于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重点扶持内容,每年落实财政专政扶持资金4700万元,支持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农民合作体系建设。
二是部门合力促集成。根据《“三位一体”实施导则》,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省农信联社温州办事处等农合联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合力打造“瓯越鲜风”生产、流通、融资体系。市农业农村局专门设立农产品技术服务平台,发力农业生产主体培育、“瓯越鲜风”认证标准制定等环节。市供销社(市农合联执委会),设立“瓯越鲜风”品牌运营平台和农产品流通平台,打造“瓯越鲜风”市场化运作模式、农合联一站式现代为农服务中心、“瓯越鲜风”旗舰店、“老供销”连锁渠道等,推进高效益流通和高质量为农综合服务。省联社温州办事处设立金融服务指导平台,为“瓯越鲜风”、“老供销”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
三是基层合力创样板。市供销社(市农合联执委会)在全市系统开展“三位一体”示范带、示范区、基层农合联服务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3年内在全市11个县(市、区)打造“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带30条以上,建成“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园区5个以上,全市“三位一体”示范县(市、区)达到50%以上,示范性基层农合联数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农合联每年谋划1个示范创建项目和1个创新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建设,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庄稼医院、农产品展销平台等“三位一体”服务资源引入到农业农村一线。
二、打造“瓯越鲜风”生产基地,推进生产合作标准化,铺筑现代农业的“助农致富路”
以“瓯越鲜风”品牌优质农牧渔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导向,倒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机制,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打造市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00家以上,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总数达200家,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6个、涉农行业协会104个、特色产业农合联52个,在全市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建“瓯越鲜风”标准化基地300个。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支持农民合作组织推行生产资料统一供应、技术标准统一执行、农产品质量统一认定等措施,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728家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托管服务,1385家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1530家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成标准化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0家,庄稼医院67家(新型庄稼医院12家),提供集农资农具、展示展销、金融保险等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乐清市清江镇北塘果蔬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开展农资供应、农技咨询、农产品销售、农民素质培训、农村电子商务、资金互助、农信担保等多项综合服务,服务范围遍及清江镇、南塘镇等周边地区5万余人。
三是大力推行品牌标准体系,加快生产标准化进程。制定“瓯越鲜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完成首批14个农产品品种导则的制定。对首批30个示范基地进行水、土壤定时检测,投入品记录、农事记录、年度检测和合格证发放纳入温州智慧农业平台“标准化基地千场创建”系统管理,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管控,切实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标准化水平。瑞安梅屿蔬菜合作社产品登上“雪龙号”科考船,南麂岛大黄鱼“游”上G20国宴餐桌。
三、加强“瓯越鲜风”运营推广,提升供销合作附加值,编织现代流通的“支农增收网”
积极探索“瓯越鲜风”加“老供销”的“品牌+渠道”的模式,为农民合作社出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提供品牌赋能和渠道加持,实现品牌高端化塑造和渠道多元化转型。
一是政府与企业优势互补,促进农产品品牌化高端化。市农合联创新性地推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的模式打造“瓯越鲜风”品牌。市农合联牢牢抓住产品品质标准等核心要素,把控好温州地域特色和地理条件等品牌核心价值,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将具体运营工作交由国内行业领先的品牌运营企业开展市场化运作。由运营团队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组建电商中心、选品中心、新零售中心等不同运营能力的专项团队。将政府背书、产品特色、团队专长、企业资源等各方面优势有机融合,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拓展农产品的溢价空间。
二是线下与线上渠道共建,推动农产品走得出卖得好。“老供销”超市在全市已有140家门店,实现了11个县(市、区)全覆盖,是农合联会员重要的产品销售渠道。“瓯越鲜风”以“老供销”为主,迅速实现了全市15家专营店、5家旗舰店的设立,并计划3年内打造“瓯越鲜风”的销售门店100家以上。同时,为更好开展线上销售,市供销社成立“瓯越鲜风”电子商务公司,完成淘宝、京东、拼多多3大电商平台销售通路搭建,推进2个农产品电商共享仓储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组合,整合包装、物流、仓储等供应链以及企业促销资源,打造自主、高效、稳定、专业的线上线下品牌销售渠道,让更多温州特色农产品通过“瓯越鲜风”走向全省全国。
三是销售与推广两手并重,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坚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公益属性,在营销策略上把为温州优质农产品赋能和背书放在与促进销售同等重要位置。年初,市供销社组织“瓯越鲜风”授权厂商参与省级以上农展(博)会4次,通过“瓯越鲜风”对温州优质特色农产品作整体推介;设计礼盒系列、自主系列等4个大类品牌包装,展示品牌形象、强化地域特色;探索引入产品质量安全保险,进一步提升品牌美誉度;挖掘品牌运营团队的一线城市大型活动资源、文旅资源、B端渠道资源等,把温州特产和“瓯越鲜风”品牌内涵进行更大程度的宣传推广。
四、优化“瓯越鲜风”产业链金融,强化信用合作普惠度,构建现代金融的“惠农服务链”
紧扣农业农村发展主线,依托农合联组织,全力解决金融服务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和小农户信贷缺乏担保物困境,探索小农户和现代金融有机衔接机制。
一是扩大农信担保覆盖面,强化对小农户增信服务。市农信融资担保公司在11个县(市、区)设立办事处,放宽对农户的担保审批条件,年内提供总额超1亿元的中小额涉农信贷免费担保服务,全市9家农信担保公司年担保总额突破20亿元。增强与银行合作力度,依托农合联组织共同开展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精准测算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有效把控信贷资金流向,在此基础上将经市农信担保公司担保的涉农信贷利率降至基准以下,切实提升小农户生产积极性。
二是开发农业“特色产业贷”,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成立特色产业农合联,依托产业农合联开展贷款农户数据采集,由合作银行为产业农合联内部的生产、销售、生资供应等全产业链主体提供不高于基准利率的信贷服务。2020年新增特色产业贷款额超25亿元,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开创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盘活农村沉睡资产。瓯海区供销社与区农商银行紧密合作,农民自有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经评估和托管,便能获得银行授信与贷款。目前该融资模式在瓯海区授信农户覆盖率达89.5%,普惠授信金额105.9亿元,已放贷2.48万户、金额超70亿元。市农合联与省农信联社温州办事处联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此项金融创新,目前全市超11万户农民签订了资产授托代管协议,发放贷款达188亿元,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温州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