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3 10:5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一、发展情况
嵊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式灵活多样,但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链延伸受到掣肘较多,市场竞争力后劲不足。
一是摸索中的小家庭作坊。如嵊州市星羲生态家庭农场是黄泽镇典型的小农式家庭作坊,夫妻二人和父亲为主要经营者,主要靠售卖初级加工的番薯干、野蜂蜜、大青梅、桃形李等农产品。2020年种植番薯5亩,受天气影响,作物受损20%左右,销售收入较上年下降20%。销售采用网络销售,微信回头客占90%。参加供销社组织的培训班后,尝试抖音、直播等方式,收入略有增加。
二是转型期的多元化农场。如黄泽镇石隆山家庭农场,种植面积约500亩,拥有嵊州农旅名片“十里水果长廊”,主要种植和生产蟠桃、蜜梨、黄桃等特色水果和黄桃干、蜜梨酒、蜜梨干、蜜梨膏等水果加工品。近几年成功举办多届农旅风情节和黄桃、蟠桃采摘节。长期员工4人,水果采摘季雇用村民50余人,对于当地乡村经济具有一定带动作用。但由于初加工产品受限于生产设备和相关证照不齐全,占比不到10%。目前发展农家乐为主的文旅休闲多样化经营,2020年销售额约190万元。
三是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社。如生生蔬菜、江夏茭白等专业合作社。近几年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政策支持、示范创建、规模提升、品牌培育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向规范化、品质化的绿色发展模式迈进。如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产销专业合作社由茭农联合组建,主要种植销售茭白。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优良品种种苗、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包装、产品购销等服务,整合资源,形成以江夏畈为中心5000亩双季茭白基地。茭白亩均产值超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较大带动作用。荣获“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等荣誉。嵊州市生生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3月成立,2020年种植面积330亩,采购商品有机肥350吨,平均亩使用有机肥1.3吨,改良种植土壤。番茄、蒲瓜、茄子、草莓等均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做实绿色发展标签。获评“浙江省草莓示范基地”“浙江省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认证基地”。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困难。无论是家庭农场还是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存在老龄化趋势,虽然也有少数年轻人注入活力,但往往要兼顾生产、销售、管理等工作,且规模化经营面临土地转包、集中连片困难,劳动力用工成本高等制约因素,影响规模化生产积极性。部分年轻家庭农场主试水直播带货,但摄影、视频制作等高技术掌握不够。
二是先进性基础性投入不足。缺少先进的生产、包装、仓储设备,影响产能和产品质量。基本处于“看天吃饭”状态,自然风险防范能力不强。新业态基础设施需要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如十里水果长廊发展农旅休闲农家乐业态, 2020年投入30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协作式协同式作用欠缺。部分经营主体尚未加入农合联,规模小或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办理食品加工许可证,所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制品无法进入大型商超和正规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对称方面,部分产品质量跟不上消费者最新需求,经营主体难以与科研基地建立引进新优品种的渠道,农户生产经营中,科技帮扶、质量安全监督和市场对接缺乏。
三、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新型农技推广和农机具经营服务。以农合联为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服务,对接省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构建“首席专家+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联合社、产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农机具市场+区域农机具经营企业”的农机具经营服务体系,发展农机具销售、售后、融资租赁等服务。
二是帮助开拓多元销售路径。在标准化生产前提下,加强指导对接,牵线工厂、企业、商超等渠道原料供应,开辟稳定营销渠道。联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鼓励涉农主体投资参与,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和数字化管理平台。
三是出台相关保险保障政策。增加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包括资金风险和生产风险。参考家电下乡,进行相关农业生产设备下乡的活动,大幅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大力建设基于农合联平台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合联会员合作社100万元以下免担保贷款服务覆盖。
(嵊州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