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供销社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点燃“供”富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2-06 10: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分享:

常山县供销社围绕为农服务增值化、为农组织体系化、涉农合作紧密化三大主线,一体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全程覆盖、综合配套、便捷高效、运转顺畅的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农产品品牌价值超15亿元。

一、顶格配置,实现需求直达快享。一是高位部署统筹推。出台《常山县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方案》,将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纳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体系,统筹农业农村、林水、供销、气象、金融等部门力量,依托各级扶持资金和专项债资金1.3亿元,聚焦胡柚、香柚、油茶、食用菌、粮食五大产业,健全优化农合联运行机制,打造集优种、优销、优贷为一体的特色为农服务品牌。二是中心引领一窗办。整合县农事中心、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成立县“三位一体”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为农服务大厅、农产品展厅、智慧农机展示厅、绿色农资展厅、产业农合联服务中心、农创客中心、直播中心、培训中心和数字中心等11个核心功能区块,编制农产品检验、农资展示销售等19项为农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实现涉农需求“一个口子”受理、流转、办结。三是平台创新线上答。打造“1+2+5+N”数字应用体系,上线浙农服2.0版本数字化应用平台,依托2个产业农合联应用场景、聚焦5大特色产业培育、汇集N个为农服务常山特色“一类事”场景,为零散小户、农业企业提供农资智慧配送、产业品牌培育等增值服务。2024年,上线服务商138家,上线农技服务专家21位,回复农技咨询362条,实现业务线上协同联动、双线融合。

二、服务下沉,全力为民纾困解难。一是专家把脉优生产。下沉胡柚庄稼医院、粮食庄稼医院等专家力量,定期上门为农户提供选品优种、土壤改良、用药施肥、病虫防治等9方面技术指导,同时利用线上工作群,加强与种植户沟通联系,做到“随叫随到”,及时解决种植难题,进一步推广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强农应用,推动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解决种植难题平均时长从4.5天缩短至2天。二是结对帮带助展销。依托11家供销系统农批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网络,整合20余家结对帮扶A、B类单位,联合本来生活等大型团购单位,在县内外大型商超、农特产店等建立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22个,组织农产品进社区、进机关食堂展示展销活动15次,以“一份常礼”区域公用品牌为载体,持续扩大农产品公共品牌影响力。2024年,助力“两柚一茶”等农产品销售4500万元。三是涉农信贷保资金。针对涉农主体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依托省农担平台,开展涉农主体融资性担保业务,推出“浙里担·新农贷”“粮农贷”等担保专项产品,深化“政银担”合作,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目前,涉农信贷累计覆盖全县180个村、3万余名农户,涉农信贷总额超100亿元。

三、以“供”促富,加码农民幸福生活。一是“供富大篷车”畅通便民路。组建县农联农产品销售公司和常山韵达食品有限公司2大服务团队,针对交通不畅的偏远山村设置集中收购点,派送“供富大篷车”定时定点进村上门,开展农品上行、农技下乡、农资进村、农事代办、农园增效、农田增产等业务,畅通农副产品进城、便民生活服务下乡路径。2024年,共组建“供富大篷车”7辆,开辟收购线路3条,服务全县11个乡镇,收购农产品16.4万公斤,惠及2.8万农户,助农增收81万余元。二是基层服务网办好惠民事。实施供销基层组织赋能强基行动,盘活青石、芳村、球川等地基层供销社力量,延伸基层供销组织服务半径,针对山区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开展农产品包装检测、冷链仓储、进城配送、服务代办、包裹代邮、农业实用技能培训等服务,形成架构清晰、职责明确、功能互补的基层网络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已建立6个乡镇基层社、37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助农增收1050万元。

三是线上供销城延伸富民链。打造线上供销商城,先后与斯帝油茶、德茗农业、艾佳果蔬等企业建立合作,开设油茶、果蔬、肉禽等销售板块,丰富农产品销售场景。2024年,吸纳30余款农产品进入线上选品间,开展抖音专场带货21场,发布抖音小视频30余个,浏览量共计超5万,带动农产品销售470余万元。同时,创建本来生活小程序商城“一份常礼”线上店,上线17类40余款农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60余万元。

(常山县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