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 10: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恪守为农服务 提升共富成色·湖州选辑】
▲湖州市供销社“赋能强基”建设的关键四招
▲吴兴区供销社为农服务能级大蝶变上榜全省20强
▲南浔区供销社放大为农服务、带农共富辨识度
▲德清县供销社探索“供销+”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长兴县供销社写出数字化融合为农服务大文章
▲安吉县供销社“三变”改革呈现新模式新项目新农民
▲湖州供销集团实施“八大工程”提振社有经济
▲浙北大厦集团13次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湖州市供销社“赋能强基”建设的关键四招
湖州市供销社探索新形势下供销社基层组织改革发展路径,推进基层组织“赋能强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着力解决基层组织顶层设计缺乏、组建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升基层组织为农服务质效。
一、贵在谋划设计,求突破、促规范
湖州市社以“帮扶一批薄弱社、巩固一批进步社、奖补一批先进社、创建一批新型社、打造一批示范社”的思路,从组织领导、发展路径、要素支撑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基层组织“赋能强基”工作。系统梳理“资源盘活型、物业经营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等基层组织“赋能强基”发展模式。聚焦问题导向,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难点问题进行一个月的调研,研究出台《湖州市供销合作社“十四五”规划(2021—2025)》《湖州市供销合作社年度综合业绩考评办法》《湖州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强培优消薄”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湖州市基层社“赋能强基”改造提升方案》等文件,构建了“市社牵头、县(区)社联点指导、基层为主实施”齐抓共管格局。
二、重在典型培育,树标杆、作引领
重视典型培育和典型引领,全市推出4种基层社组建模式。一是村社共建型。以安吉县红庙村供销社为代表,采取“社有企业+村集体+经营主体”模式,充分融合快递、信贷等业务,以资源共享,壮大“最后一公里”的为农服务力量。二是主体依托型。以安吉县余村供销社为代表,采取“社有企业+经营主体”模式,充分利用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政策资源和志愿公益等力量建设农村共享食堂,有效解决当地农村老年人就餐问题,并拓宽基层政策解读渠道,助力实现农村剩余农产品再利用和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社企联建型。以南浔区菱湖镇供销社为代表,采取“社有企业+社员”模式,培育壮大社有企业,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带动周边农民。四是产业带动型。以吴兴区八里店镇供销社为代表,利用当地优势产业,通过社有资产入股形式,建设基层供销社。
三、强在有效整合,创模式、激活力
连片开发、品牌打造、示范创建,将基层供销社分散的产业、资金、资源等有效整合,引导基层供销组织抱团取暖、发展优势产业。基层社改造提升,实现4条路径的创新突破。一是“基层社建在基地上”。如南浔区双林镇供销社的千亩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农旅基地项目,已成为该社为农服务的主平台。二是“基层社建在产业上”。如德清县武康镇供销社实现茭白产业的跨省种、产、销全产业链服务,以产业为依托振兴基层社发展。三是“基层社建在流通上”。如新市镇供销社建设大型服务商超综合体和田园农旅综合体,成为当地流通业标杆。四是“基层社建在服务上”。如吴兴区埭溪镇供销社利用“吴上兴鲜”区域品牌,助推农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帮扶,增强基层社发展动力。
四、优在长效治理,去冗余、发后劲
按照“清理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全面清理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仅保留牌子的“三无”社、“空白社”12家;对没有基层社或只有牌子无实际经营的村镇,根据自身地域优势和特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计划新建基层供销社6家;对经营活动开展正常、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良好的基层社,搭建新发展平台,建成组织功能完备、经营功能齐全、服务功能多元的提升改造基层社10家;对具备发展潜力和发展实力的基层供销强社积极培育壮大,2023年实现高质量发展基层社23家,打造市级“赋能强基”示范样板10家,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服务“三农”能力。市供销社加大基层社示范创建的政策扶持力度,已向市级基层标杆社、省级百强基层社奖励80万元。
(湖州市供销社)
吴兴区供销社为农服务能级大蝶变上榜全省20强
吴兴区供销社着力推进基层社消薄创强、“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一馆一品”建设,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综合实力,实现生产、供销、信用服务闭环与能级大蝶变。近三年来,年营业总收入平均增长率达17.1%,利润总额平均增长率达35%,综合产值超13亿元。购置服务机器设备、赠送农资等为农服务投入3300万元,占营收利润的35%。吴兴区社上榜2022年度全省20强县级社。
一、推进基层社消薄创强,当好“大管家”
一是开放办出新型基层社。针对经营停滞、濒临破产的供销社,实行开放办社,通过企业合作、产业融合等方式重组,激活基层社造血功能。如区供销社牵头、市供销社和织里镇国企参与,联合为农服务骨干企业,成立全新织里基层社,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最大程度激发经营活力。目前,织里供销社共开设线下门店和共富驿站9个,打造线上小菜e站平台,2022年累计销售额超1200万元。
二是资产盘活薄弱基层社。针对有资产但运营薄弱的基层社,通过盘活资产、导入项目促改造,提升运营能力。如埭溪基层社通过清理腾退、收回重建等方式,盘活一万余平方米的闲置资产,打造具备生产、供销、信用等为农服务功能的农资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年均收益增长35%。
三是项目做强实力基层社。针对具备核心业务的基层社,推动重大经营性项目建设投产,以大项目带动基层社做大做强。如以城东供销社为基底,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市、区两级农资服务综合平台项目,涵盖农资储备、农资供应、飞防植保等多领域的大型农资公司,建成浙北地区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农资龙头企业。
二、推进“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挑好“金扁担”
一是打造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做优生产服务。依托基层社、社有控股企业、参股企业搭建钱山下、金农、维农农资等基层农事服务中心6家,经营范围涵盖农资、农机、农技、农产品展示展销等业务,提供机耕机收、飞防植保、种子育秧、仓储加工等社会化生产服务。总服务面积达18万亩次,服务农户超3000户,实现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8%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3%以上。
二是打造实体展销综合平台,做强供销服务。依托“吴上兴鲜”、湖州供销莼鲈等实体销售门店,全面链接8个产业农合联,138个专业合作社、820个会员单位,打造共销共富品牌。以“吴上兴鲜”为例,该公司合作授权农业主体已增至30家,累计帮扶农业主体销售7500余万元,帮扶农产品企业利润增加20%以上。整合邮管局、移动公司、农商行和乡镇等资源,共建升级版村级农合联“共富驿站”,打造集快递收发、商品供销、农资供应、通讯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为民服务网点,便利村民生产生活。
三是打造两山融资担保平台,做实信用服务。区供销社下属吴兴两山联合社成立省农担吴兴办事处,与省农担公司共同出资组建400万元风险资金池,联合区农商银行以1:20放大授信,打造以信用为主、免抵押、低费率的“农担通”特色金融服务。累计为全区500余家农业主体进行银行授信服务,为300家社员农户提供融资担保达5.5亿元,帮助社员节约融资成本约1200万元。为合作社及涉农企业共实现农业总产值超10亿元,带动近10000名农民创业就业。
三、推进“一馆一品”建设,办好“托管班”
一是共建消费扶贫馆扶贫协作。拓宽“川(柯)货入湖”渠道,打造全市首家青川消费扶贫馆和新疆柯坪农产品门店,通过市场化销售、团购推荐和消费扶贫相结合模式,帮助当地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目前,累计帮扶销售农产品2000余万元。
二是共建公用品牌结对帮扶。推动“吴上兴鲜”与新疆苏巴什农产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与16家企业签订产销对接合作协议,整合阿克苏柯坪地区农产品资源优势,共建公用品牌。借助农博会、共富集市展销会等重大节会契机,设立展位和营销网点,邀请知名博主直播带货,引导社会各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2022年以来,柯坪羊肉和驼乳产品等订单共计2万多份、帮扶农户2000余户,帮扶金额300余万元。
三是共建绿色通道保障民生。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农合联作用,积极对接当地农户企业以及交通部门,打通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及时保障应急需求。如上海疫情期间,短时间保供各类果蔬近300吨、粮油20吨、肉类8吨。
(吴兴区供销社)
南浔区供销社放大为农服务、带农共富辨识度
南浔区供销社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全方位、保姆式开展为农服务,助力做大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提升创新先发度,探索综合化种养的新模式
南浔区供销社以双林镇基层供销社为班底,成立湖州南浔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双林镇七星桥村和箍桶兜村流转土地2000亩,其中建立稻虾标准化示范基地1200亩,探索创新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抓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条主线”,实现“四个稳定”。即稻谷亩产稳定在1000斤/亩,小龙虾亩产稳定在300斤/亩,农药化肥亩均施用量稳定下降50%和30%,农民收入由原来亩均350元稳定到亩均2500元以上。2022年,稻虾示范基地实现产值1.2亿元,平均亩产值达8000元,亩效益3000元以上。
二、提升资源支撑度,构建全链条服务的新体系
依托浙江大学、水产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整合水稻栽培、渔业生产、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力量,因地制宜,不断保持南浔稻渔产业的活力。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苗种供应、统一物资配送、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服务、统一品牌营销),构建全链条服务新体系。搭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经验交流平台,培育一批以掌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实效,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高效服务。目前,通过基地引领,示范带动周边260多户种养主体发展稻虾产业,总面积1.5万亩。
三、提升科技聚合度,争当机械化服务的新标杆
突出粮食全程机械生产服务,建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总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配套建设水稻育秧、烘干、加工、机械作业四大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拥有专业农机操作人员12人。建有水稻集中育秧中心,配套育秧大棚4000平方米,开展叠盘催芽育苗等新技术。新增20吨粮食烘干机8台套,日烘干能力160吨,新增粮食钢结构储藏库10个;购置无人机、插秧机、翻耕机等先进适用农机具100多台套,为种养户提供翻耕、飞防、收割、烘干、到加工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服务中心每年为周边种养户提供各类社会化服务面积5万亩次以上,解决稻虾产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推进“机器换人”步伐。
四、提升品牌知名度,焕发“南浔知味”的新魅力
在“南浔知味”区域公共品牌引领下,注册“浔稻香”稻米品牌,采用“订单”生产模式,公司统一选用优质稻米品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技术规程,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实行订单收购。加强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2万亩。通过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品质。公司生产的“浔稻香”鸭稻米、虾稻米等系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品字标浙江农产双认证,产品主要配送至周边机关、学校、银行等单位食堂及超市销售。通过“南浔知味”区域平台实行线上线下销售,销往上海、杭州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品牌溢价每年可为农户增收200多万元。
五、提升民生幸福度,绘好农文旅带富的新图景
村社合作,农文旅结合,带农共富。依托稻虾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建立面积1000多亩的浔稻亲子乐园,总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稻虾广场、龙虾体验馆、休闲走廊、钓虾塘、彩稻图案等休闲设施,打造集果蔬种植、休闲农业、特色餐饮、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做好农文旅结合文章,挖掘稻作文化和虾文化,开展农事体验、农文研学、戏水钓虾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钓虾节、农民丰收节等各类农事节庆活动,年吸引游客2万人次以上,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150多户,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人均工资性增收4万多元。
(南浔区供销社)
德清县供销社探索“供销+”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德清县供销社围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供销+”新模式,叠加旅游、品牌等新元素,以兴办农业产业实体为重点,着力探索具有德清特色的供销社转型发展新路子。
一、夯实“供销+传统业务”主阵地
一是“供销+党建”结合。德清县供销社突出党建引领,出台《德清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供销红”党建工作方案》。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合作社、农合联和社有企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供销+农资保供”。德清县供销社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农药配供体系和农(兽)药废弃物回收网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022年全县配供农药344吨,回收农(兽)药废弃包装物67吨,今年依托浙江德供农资有限公司完成县级化肥农药应急储备工作。健全农(兽)药废弃包装物闭环回收处置体系,镇街设13个回收点。
三是“小龙虾+晚稻”种养。德清县供销社利用苕溪农业绿色生产基地,依托社有企业有德鲜生品牌运营公司发展小龙虾、小麦、大米等特色产业,推广“小龙虾+单季晚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带动粮功区清理腾退的农田推广稻虾轮作模式,亩均产出较单纯粮食种植显著提高。目前生态农场实现丰收,750亩小麦总产量307.35吨,亩产达850斤;200亩小龙虾总产量3万余斤。小麦、小龙虾销售收入132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二、探索“供销+新兴产业”新模式
一是打造“供销+农旅”乡村综合体。县供销社充分发掘当地乡村资源,依托控股企业湖州德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重建碧坞龙潭景区,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通过打造乡村休闲街区并新设蝴蝶谷、萤火虫观赏、奇幻灯光、演艺表演、九龙瀑布等观赏点,每年增加仙潭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少于100万元,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
二是探索“供销+品牌”发展新模式。推进“有德鲜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建立德字号认证体系,明确品牌授权准入标准。以优质产业、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遴选德清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开设有德鲜生首家品牌体验店,并开设首家天猫旗舰店,全面提升德清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拓展“大田托管+乡村颜值”新愿景。组建湖州德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接二绕出口亚运大地景观提升工作和“大仙潭”大地艺术项目。目前5个二绕高速出口659亩土地确定了以彩色水稻、彩色大豆2种作物为主的景观组成方案,同步推进土地平整、育种、培训等工作,预计9月即可欣赏到彩色农作物构建成的亚运元素的图案。针对仙潭村入口195亩的粮功区腾退用地,确定以高梁、向日葵、玉米、小麦、彩色油菜等轮作模式,打造独特景区入口景观,实现乡村颜值再提升。
三、做强“供销+重大项目”全链条
一是建设舞阳农事服务中心。今年3月由德清县苕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德清县舞阳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德清县舞杨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建设1个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744.5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烘干、大米加工等,采用9台12吨烘干机,建成后日均烘干能力将达到108吨,解决周边农户农机需求供应不足等问题。
二是建设茭白冷库及集配中心。控股浙江朝华农业有限公司,建设茭白冷库及分拣加工集配中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冷库储藏 7200立方米,每次可实现深加工精品农产品保鲜1500吨,全年3000吨。通过开拓第三方仓储物流等服务,可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
三是推进笋业共富项目。与强村公司合作,以共富为目标,开展笋业加工项目,项目占地30亩,建设用地10亩,总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800万元,计划年加工竹笋2000吨,其他加工山露、茭白等农产品。每年毛笋产值1亿多元,为全县竹农增收2000万元。
(德清县供销社)
长兴县供销社写出数字化融合为农服务大文章
长兴县供销社大力推进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深化改革,以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和农合联服务在线应用为抓手,加速“三位一体”数字赋能,全面激活为农服务新动力,精准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中心化运作提质效,更为协作协同
一是以“联”为基础,整合服务功能。强化部门联动,坚持服务协同,将部分涉农部门的服务项目整合到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建立农户“需求清单”与相关部门“服务清单”的精准化匹配机制,并通过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推动服务项目线上线下同步办理,为农业主体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目前,服务中心已整合农业农村、气象、农商银行、人保财险等18个部门和单位的40项服务,其中23项已在数字端上线。
二是以“聚”为核心,集聚服务资源。以县域为农服务资源集约化为目标,建立农技推广、农机供应、绿色农资、绿色金融、农产品营销五大服务联盟,集中各联盟服务资源接入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数字端,依托服务中心下设“一厅十中心”搭建需求供给对接平台,打通供需信息壁垒,引导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服务效能。目前,服务中心累计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技术咨询、农机上牌、信贷保险等服务1000余次,服务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三是以“用”为导向,开展服务活动。以“一厅十中心”为服务主阵地,利用数字化设施设备,举办、承办各类为农服务活动。今年来,农技培训中心承办农技、农机、电商等培训21场,累计培训950人次;农产品电商运营管理中心举办湖羊、紫笋茶、蜂等产业农合联专场直播11场,销售额达到55万元。
二、数字化应用优服务,更为广泛便捷
一是定好服务“圆心”,县级平台持续完善。以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大数据平台为支撑,通过“浙农服”2.0APP数据采集和基层组织直报等方式持续汇集县农合联为农服务数据,通过联通部门端口和产业端口实现服务数据横向互通、纵向共享,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应用”,为县级层面正确决策及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县农合联组织架构、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政策服务、十百千万共富工程、农事帮扶7大模块数据已全部收集完成。
二是描实服务“线条”,产业端口全面建成。以产业农合联需求为导向,推进产业端数字平台建设,在县级平台基础信息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需求定制数字化交易、智能养殖、农技申请等特色应用模块,实现“产业有特色,平台有亮点”。目前,全县11个产业农合联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已基本建成,其中芦笋、大闸蟹等8个产业农合联应用场景已上线使用。
三是拓展服务“半径”,手机应用迭代升级。升级手机端“浙农服”2.0APP,在优化生产、供销、信用、政策四大版块操作体验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扩展记账本、农机商城等功能,并设置多个独立后管平台,手机端会根据用户选择的角色自动匹配后管平台,实现生产供销服务功能商城化,产业农合联服务精准化,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目前,“浙农服”2.0APP可提供服务功能已拓展至25项,注册用户超5000人,服务使用量达3000余次。
三、协同化保障强机制,更为务实管用
一是政策协同,高位引导。围绕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深化改革示范县建设要求,聚焦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提升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推广数字化为农服务应用。今年来,出台《长兴县关于深化“三位一体”改革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长兴县三位一体农合联在线推广应用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有力支撑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深化改革。
二是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对接合作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机制,每月开展部门联席会议加强对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现有合作项目的组织、监督和指导,统筹规划服务项目的数字化运营。保障各部门专职人员入驻,推动各项业务进一步畅通数据衔接,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目前,各合作部门常驻服务中心人员达到20人,累计快捷办理涉农非审批类服务业务750余次。
三是体系协同,深度实施。在建设数字化“三位一体”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和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与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和农合联服务在线功能衔接。目前,由“1个县级中心+7个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N个产业农事服务中心”组成的“1+7+N”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建成。
(长兴县供销社)
安吉县供销社“三变”改革 呈现新模式新项目新农民
安吉县供销社拓宽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路径,以村社合作为纽带,探索建设公司制村级供销社,共建创业平台、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经营人才,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一、建设合作载体,探索“把供销社建在村上”的新模式
一是组建公司优势互补。以公司制为纽带,与村集体、农村村民、农村实体合作建社,解决农村经营规模小、经营能力弱、农民入社难的问题。探索出“供销资本+集体资产”“供销资本+农村实体”“供销品牌+涉农主体”三种优势互补型合作模式,共同组建公司制村级供销合作社,直接面向农民、村集体开放大门,把供销社建在村上,实现资本进村、经营在村、受益到村。截目前,累计投入供销集体资金500万元,吸收村集体及社会资本投入900万元,组建5家公司制村级供销社,盘活集体资产720万元,辐射农户9000余人。
二是制定标准复制推广。起草发布全国首个村级供销社建设地方技术性规范《村级供销合作社建设与运营指南》,标准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对村级供销社的建设原则、建设模式、运营机制和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效指导村级社的建设、运营和推广。
三是赋予权利激发活力。给予合作方经营管理主导权,吸收乡村经营能手、创业大学生组建经营团队,村级社独立经营,县供销合作社予以指导服务,最大限度激活合作发展动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2022年度争取扶持资金120万元,开展村级社品牌培育、农业发展和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建设。注入合作发展基金100万元,用于基层社发展、为农服务项目建设。
二、释放共富红利,发展“让集体腰杆子硬起来”的新项目
一是孵化共富项目促发展。围绕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基层社发展的目标,以项目带发展,以项目促共富。2022年,红庙供销社参与孵化“深蓝计划”共富项目,采用“两入股三收益”方式占股20%,通过“集体+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改造废弃矿坑为1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成功打造占地面积500亩的农旅融合特色景区。孵化成熟后供销资本退出为村集体和村民让利,目前月平均客流量达5万人、营业额突破80万元,为村集体、当地村民年均增加收益150万元。
二是建设共享食堂保民生。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共享食堂3家,解决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1200人用餐问题,落实政府就餐补助55.2万元,累计供餐8.76万人次。依托共享食堂开展免费送餐1.9万人次、探视志愿服务200余次,为本地人员解决就业岗位20个,累计收购和销售当地农副产品55.2余万元。为会务、集体活动提供用餐服务12场次,保障创业大学生、本地企业员工、环卫工人、快递人员提供打折或免费就餐服务,企业让利5.2万元,进一步推进乡村服务能级提升。
三是发展富农项目助增收。发展共富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收入。鲁家供销社建成日产干茶3000斤的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年产值2080万元,带动周边茶农订单茶园面积超1000亩。红庙供销社“紫色产业”联动农户27家,紫薯、紫糯米、紫玉米种植面积320亩,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余村供销社签约茶山500余亩,开发出“余村人家”高山茶,年收购本地农林产品超过250万元,带动本地农民年增收60万元。
三、激活发展动能,培养“靠本领自己富起来”的新农民
一是借力乡村两委“领头雁”。利用村级社董事长为村两委负责人的独特优势,突出政治引领功能,推行新型导师帮带、村社结对共建发展方式,团结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在供销部门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联系沟通的桥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建设乡村振兴“排头兵”。吸收农村党员、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才充实村级社经营团队,培养一批共富建设排头兵。依托供销系统、农合联资源和培训平台,组织经营团队开展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农村经纪人、新型农合联、电商、直播等实务及技术培训7期,开展对外考察交流3期,累计培训153人次。
三是培养共同富裕“主力军”。依托供销社系统资源,深耕农民培育,联合县供销联社、农合联、县农事服务中心组建村级供销社教培分基地3个,聘请省农科院、县农合联、县农资公司专家免费为村民授课,其中培训大棚蔬菜水果种植5期,水稻病虫害防治4期,白茶土壤修复2期,其他实用技术培训2期,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00余人加入共富班车,让新型农民逐渐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
(安吉县供销社)
湖州供销集团实施“八大工程”提振社有经济
今年来,湖州供销集团实施“供销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供销商业公司解困”“农贸市场改造与招商”“农产品推广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拔钉除患’专项行动”“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一人多岗’和优化企业考核”“社有企业减亏增盈”等“八大工程”,有效提升社有经济综合实力和为农服务成效。上半年集团实现营收58.07亿元,同比增长15.3%。
一、挂图作战,重点项目提速猛进
一是做实冷链物流。长三角冷链物流港项目是市供销社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11.3亿元。今年以来,供销集团成立专班,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已与项目属地政府签订投资建设协议,注册成立湖州供销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根据项目推进计划,倒排时间,聚焦项目难点堵点,逐个梳理,每周研究,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力争11月底前开工建设。
二是做强主责主业。以市农发公司为抓手,推进生产、销售、农资、种业、信用五大板块建设。联合华圣药业合作共建中草药种植基地,探索“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模式。成立市供销农贸市场有限公司,统筹推进湖州中心农贸、湖东农贸、练市农贸、双林农贸、善琏农贸5家市场升级改造。投资金农生态公司,新增服务基地200亩,草莓、番茄等新品种培育取得实效。投资农信担保公司,发挥支农惠农搞活基层实体作用,截至6月底,农信担保公司在保额1.55亿元,其中农业担保额5326万,服务农户270家。农合联公司积极参办进驻盒马推介会、新春钜惠狂欢购等展示展销活动。
三是做大成员企业。湖州供销集团共有成员企业33家,今年,成员企业有21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半年完成投资额6.04亿元。其中:浙北大厦集团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嘉湖一体化”发展机遇,稳步推进拓店工作,新开设便利店5家;旧馆智慧物流中心浙北泮水庄园项目竣工验收完成;浙北现代农业公司全力推进蓝莓基地建设、文旅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美信佳年产3.8万吨纤维素醚菱湖新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办公区及生产区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预计年前完成工程验收。华圣药业集团积极推动产品研发升级和扩大销售规模,新增合作代理商70余个,新开设直营门店11家。
二、盘活增值,资产管理提质有效
一是科学运管。以华城资产公司为平台,实体化独立运作集团公司不动产板块,由不动产管理向不动产运营探索。印发《湖州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资产(不动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有资产出租、转让、经营和维护等工作的行为准则,不断改进和创新社有资产规范管理。增强数字技术效能,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平台功能,加强社有资产数据化管理,并实行动态化更新。
二是盘活利用。印发《加强社有资产盘活利用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低效闲置资产盘活计划。针对34宗低效闲置资产,细化了“一资一策”盘活利用方案。
三是除险保安。根据问题清单,制定《湖州市供销社社有资产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责任,倒排时间,抢抓进度。现已提前完成练市食品厂、善琏浙北丝厂、善琏酱厂等3处资产的腾空解危,提前完成二里桥48号废纸回收点的腾空,有效化解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源。
三、统筹协同,聚势赋能作用明显
一是细化考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控股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管理及薪酬管理办法、参股企业发展贡献奖考核办法等,通过考核、股权管理与委派的董监事等方式,构建“三位一体”激励约束监管机制,引导企业敢创业、能创业,推动广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是深化对接。加强企业联系,优化企业服务。通过委派的董监高主动对接服务成员企业,尽力协调争取要素支持。支持浙北大厦集团开展五大转型工作,进一步夯实区域龙头,为湖州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组建企业上市工作服务专班着力推进美信佳中维药业上市工作。
三是强化督查。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两个主体责任为主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拔钉除患”专项行动,邀请专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上半年,累计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755余份,开展各类安全检查836次,开展应急演练159次,开展培训434次。
(湖州供销集团)
浙北大厦集团13次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湖州市供销社所属浙北大厦集团加快改革步伐,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企业营收连续保持10%以上的高位增长,门店网点拓展至250余家、发展线上社区团购200余家。截至目前,企业十三次荣登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连续十七年上榜浙江省服务业百强。
一、全维度推动经营效益持续增长
借智借力引进战略投资,做大做强深耕零售主业。浙北大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始创于1987年的湖州市供销社综合贸易中心。2019年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2022年,企业营收超85亿元,经营面积140万平方米,带动本地就业1万人,巩固了全市最大商贸旗舰企业地位。浙北大厦是浙江省知名综合性商贸企业,主要经营百货、超市、家电、酒店四大业态,涵盖商品零售、餐饮住宿、商业房产、物流配送、童玩、农业六大板块。2021年,企业全面推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五年来,企业实现营收增长132.43%,经营面积增长211.11%。家电板块湖州市场占有率超70%、百货板块湖州市场占有率近60%、超市板块湖州市场占有率近50%。
二、全方位推动特色板块协同发展
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启动浙北星星港农场建设,形成“农业、文旅、研学”三大板块。发展蓝莓、南太湖特早葡萄等特色农业种植,拓展种业养殖。依托省淡水研究所技术支持,打造罗氏沼虾种虾育种、繁殖、推广基地;2022年年底与湖州鱼顺源养殖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杭嘉湖最大锦鲤育种基地,已被认定为湖州市2023年第一批农业大好高项目。投资8000万元组建食品制造中心,通过采购自动化设备、创新开发菜品、调整生产工艺等举措推进食品制造工业化生产。目前,酱货腌制、卤味一批次产能可达3000斤,佛跳墙等预制菜最快一小时生产2000余份,可满足自营门店、学校、医院、机关食堂等近200家配送点供应需求。
三、全数智推动电商物流迭代升级
自主开发“浙北汇生活”本土电商平台,创新搭建“浙北全球购”跨境电商平台,打造“浙北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组建自有科技和电商研发团队,研发上线“浙北汇生活”线上销售平台,实现百货、超市、家电、酒店等多个业态业务“线上化”。业务系统全面上云,企业成为湖州第一家上云的实体零售商贸企业。推出“浙北全球购”跨境电商平台,填补湖州市场进口商品的空缺。与天猫、抖音等平台合作,开设抖音卖场旗舰店、天猫银河专营店。目前,平台总注册人数超9.5万人,下单人数近6万人。投资6亿元建造浙北智慧物流中心,全力打造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现代新零售供应链体系。通过WMS系统、AGV分拣机器人、智能分拣输送带实现物流智能化配送、自动化运营,有力支撑企业旗下170家余超市及便利店,以及10万件家电配送业务。
四、全景式推动便民服务走深走实
农超对接助力共富,便民服务拉近距离,志愿服务为爱前行。企业与双林镇党委、后坝村党总支结对,成立浙北超市农产品对接基地,搭建从蔬菜大棚到超市货架的产销桥梁。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扎实开展“农超对接”活动,今年帮助当地农场销售农产品5000斤。企业在乡镇9个点位的过渡安置房附近常态化开展“超市到家”“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通过自有供应链体系将便民超市开至群众家门口、将平价商品送到老人身边,以实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实现服务零距离。发挥13支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在商场设立助残服务点,提高残障消费者购物体验感,真切做到助残“无碍”,服务“有爱”;设立62家浙北“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水、避暑纳凉等便民服务。
(浙北大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