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合联工作动态 > 生产服务
玉环市农合联“三三法”推进渔业转型渔民增收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次数: 字号:[ ]

玉环市农合联以服务农业特色产业为着力点,组建全省首家渔合联,打造全国唯一的虾米海上全产业链移动加工中心,坚持“三个突出”、强化“三大创新”、优化“三个服务”,成功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渔民的经济收入成倍增长。

一、“三个突出”抓统筹

一是突出产业重点。推进渔业“三位一体”改革。2016年10月,成立玉环市坎门渔合联,作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实施载体和运营主体。

二是突出抱团发展。投入30万元设立坎门渔合联“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引进5家单位相应科室进驻,实现涉渔审批“一站式”服务。按照“自主选择、自愿加入、联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渔户加入坎门渔合联,形成“海上命运共同体”,摆脱联合前单打独斗的困境。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通过主动为成员提供证件代办、市场营销、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以及集中购买渔业保险、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进一步增强渔合联辐射带动作用。目前,通过吸收整合,有拖虾、单拖、流刺网、灯围、钓具及冷藏运输、海上加工等渔船165艘,占全市渔船总数的40%。


二、“三大创新”促销售

一是创新“玉环钓带”技艺。成立延绳钓带技法研发组,改进延绳钓技艺,增加产量,效益实现翻两番。推进机械化、规模化发展,重点打造“玉环钓带”。全市所有钢质单船钓渔船均从单一的钓鳗作业发展为兼作钓带作业,探索出一条随渔汛择选作业复合增收的新路子,2019年增加产值2亿元,渔民增收5000多万元。

二是创新“产加销”方式。成立东海鱼仓现代渔业有限公司,组建集加工船、驳船和生产船为一体的全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首艘海上加工船设有4条全自动水产精加工生产线和可容纳4000多吨鲜货的超低温冷库,鲜虾从入仓到最终成品装箱整个过程仅需28分钟左右。配备6艘过驳子船,形成生产加工无缝对接,对透鲜的海产品进行即时加工和储运,统一配送国内市场及出口国际市场,实现“捕捞+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带动产业链中拖虾渔船单船年增收60万元以上,直接辐射1000个以上渔民家庭。

三是创新“双品牌”营销模式。推广以玉环区域地理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相结合的“双品牌”营销模式,通过旅游宣传、农事节庆、展会展销等方式宣传“中国东海渔仓”“中国东海带鱼之乡”“中国东海鳗鱼之乡”“中国休闲垂钓之都”等区域品牌。加大电商和微商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美誉度。渔合联会员已经注册“淘海”“东海渔仓”等多个商标。

三、“三个服务”提绩效

一是优化渔业生产服务。坎门渔合联直接与厂商、经销商谈判,“抱团式”采购,统一结算,大幅降低出海物资成本,保证质量。借助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整合清理、干燥、储存、加工和销售等资源优势,解决加工链断档、食品安全等问题,海捕虾收购单价从不足2元提高至4.5元左右,价格涨幅125%,实现渔户增收。

二是优化海上管理服务。大力开展以渔船编组为核心的海上管理模式改造提升行动,通过“小编组+大编团”模式强化对渔船海上作业的管理,即以几艘作业渔船为一小编组,各小编组及加工船组成大编团,由加工船负责每日在线点验,并依托来回驳船巡回“查哨”,确保编团内船只规范作业。目前未出现船只进入敏感海域违规捕捞现象,未出现船只擅改作业现象。据统计,新的管理方式成功化解10余起渔船海上事故。

三是优化涉渔培训服务。坚持以渔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全市涉渔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示范捕捞、送技进船等方式,把渔技培训、经营管理培训与渔业捕捞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队伍。渔合联成立以来,培训渔业领军人才112人次、渔业实用技术人才936人次。

(玉环市农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