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7 10: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一、融入改革,增强为农服务新动能
一是重振新活力。宁波市供销社投入近1000万元,完善提升全市119家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络,融入基层农合联协同发展。同时创新改造原有村级服务社,引导农合联生产合作、电商物流及金融保险等资源下沉到村一级,在余姚四明山区建成20余家农合联新型服务社,推动农产品下山,对当地农民增收贡献率超过50%。
二是培育新主力。推动社有企业发展新业务、新项目,加快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项目规划落地,推进甬丰农资、供销电商、供销农担、二号桥市场、供销再生资源集聚业优势,形成全市“三位一体”服务中坚骨干。联接优质资源,与农业农村、农科院、气象等部门以及农信社、顺丰物流、阿里巴巴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农合联服务联盟。规范提升合作社会员,落实星级评定和激励机制,促进合作社向内提升社员服务、向外扩大服务共享,做大做优基层服务供给。
三是注入新动力。全市域推进农合联党建工作,推动红色文化与合作文化融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融入农合联治理和为农服务全过程。目前全市53%的基层农合联已落实党建要求,会员凝聚力、组织引领力、服务执行力不断加强。
二、扩展平台,开辟为农服务新阵地
扩展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着力构建区域农合联通用性服务与产业农合联专业性服务相衔接的新型为农服务网络。
一是建设覆盖全市乡镇的区域农合联通用服务平台。制定镇级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运营考核办法,并将有关要求纳入市对区县(市)考核指标,推动镇级农合联建设实体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镇级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104家,实现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其中省级服务中心41家。中心服务包括农资供应、农技培训、信贷担保、农业保险以及农产品加工、推介、电商、物流等,覆盖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要素。2020年启动服务中心“示范样板创建行动”,海曙古林镇、鄞州瞻岐镇、余姚泗门镇、慈溪胜山镇、象山晓塘乡等18个乡镇服务中心在提升运行实效、聚合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品牌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建设支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引导专业合作社、涉农协会、家庭农场等会员跨区域、同行业联合,全市建成产业农合联55家,其中省级产业农合联24家,覆盖葡萄、杨梅、白枇杷、西兰花、梭子蟹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农合联补充、重组通用性服务资源,发展行业专属的种苗培育、技术共享、烘干加工、联合销售、金融保险等服务平台,为行业会员提供更直接、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象山柑橘产业农合联着力强化行业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和品牌培育,“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实现21亿元的高价值。海曙贝母、鄞州雪菜、慈溪蜜梨、奉化水蜜桃、北仑农旅民宿等在产业农合联推动引导下实现迭代升级。
三、提质赋能,构建为农服务新体系
一是“绿色赋能”农业生产服务。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大力推广低毒农药、测土配方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年回收农药废弃包装4000多万只。开发上线农资数字化服务平台“甬创慧”,提供个性化的农资直供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组建全市统防统治、无人机飞防等服务联盟。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倍增计划,2020年服务面积达到120万亩次,除测土施肥、统防统治、无人植保机飞防等服务外,土壤改良治理首次达到40000多亩次。
二是“品牌赋能”农产品流通服务。着眼“卖得掉”,打造供销大平台,建成10个农产品电商特色馆和2个自建平台,接入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大型电商资源,连通本来生活、盒马生鲜等新零售渠道,带动农产品销售超30亿元。2020年疫情期间,卖出滞销农产品12万单,帮助农民挽回损失1000多万元。着眼“卖得快”,实施“甬品千创”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人、产品、渠道和品牌“四维立体”电商化,孵化年销售百万级网络商家100余家,开展线上营销157场次,培育红美人柑橘、奉化水蜜桃、宁海白枇杷等农产品互联网品牌42个。着眼“卖得好”,推进“阿拉宁波”集体商标注册登记及使用推广工作,首个由供销社负责运营的地域名类农产品公用品牌“宁海珍鲜”已获得商标注册权证。组建成立宁波供销微超联盟,打通基地直供通道,积极满足城市居民对本地优质品牌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户增产增收,首批12家加盟店覆盖各区县(市)。精心筹建公共型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市社中心仓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助力农产品保鲜增值。
三是“信用赋能”金融支农服务。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农心贷”“乡贤贷”“农资贷”等信贷产品39个,年利率低至3.35%,2020年末会员贷款余额近32亿元;开发“水蜜桃气象指数保险”“西兰花订单价格保险”“蔬菜防疫价格指数保险”等保险新产品62个,2020年末保额5.9亿元,全年赔付3455万元,为农民丰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数字赋能”城乡环境服务。打造“搭把手”智慧回收平台,累计建成智能回收站点2143个、区域分拣中心8个,回收可回收物近17万吨,服务覆盖城乡居民超300万人,通过有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低值可回收物实现垃圾减量近9万吨。“搭把手”项目入选2021年度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目前正探索建设区域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再生资源交易市场。
(宁波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