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8 10:4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供销社
信息来源:
宁波海曙区供销社成立以来,始终将为农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使命,围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积极作为,力争推动为农服务增量扩面。
一、提升实力,做大生产服务体系
一是拓展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功能。围绕农技推广、庄稼医院、担保贷款等为农服务资源和功能,建设一站式、综合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目前全区各涉农镇乡(街道)均建有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其中2个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二是建设特色产业农合联。建成贝母、茶叶、葡萄3个特色产业农合联,其中,贝母产业农合联牵头推广贝母栽培新技术,使亩产提高30%以上;茶叶产业农合联开展“曙色茶味”茶事体验宣传活动,已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产业农合联;葡萄产业农合联指导会员改进生产技术,培育新的品种,并注册了区域公共品牌“广泽天骄”,进一步促进了区内优质葡萄销售。三是提升农资农技服务水平。组织农资供应企业做好农资保供工作,常年储备近万吨农资商品,今年疫情期间,全区农资商品库存量比往年增加7%左右。积极开展农技指导服务,通过春耕生产、“双夏”服务月、预约送货上门等活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全年共邀请农技专家上百人次,上门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农合联会员,解决农业生产问题30多个。此外,疫情期间还通过延长农资农技服务时间等措施,保障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二、注重实效,做强供销服务体系
一是拓宽销售渠道。一方面,加强对区供销社下属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农产品保供作用;加强对海曙区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的指导,丰富辖区及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地区农特产的种类,创新营销思路,扩大销售量。另一方面,发挥“海曙供销”微信公众平台农特产网购功能、“宁波海曙时鲜农特产地图”导引功能,并积极对接各类媒体、电商平台,“线下+线上”齐发力,打通农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2019年以来,累计帮助销售各类农产品1000多万元。二是承办特色活动。先后举办贝母产销对接活动、农家特色小吃推介活动、春笋促销直播活动、“国际茶日”直播互动活动等10余次展销活动,并积极破解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开展吊红节、米食节、樱花节等近10个农事节庆活动,从而进一步深挖我区农业产业市场,助力农产品展示展销常态化。三是推进品牌建设。打造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它山堰”,该品牌荣获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优”标牌,并开展品牌logo设计、个性化包装等工作,推进品牌运作。同时,水果、蔬菜、酒类、肉类等9类产品均注册了“海西悠”“共享乡村”2个商标,目前9类产品商标均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三、创新实干,做优信用服务体系
一是开展战略合作。与人保财险、鄞州银行、市区信用联社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同谋划为农服务新举措、新方案,鄞州银行、市区信用联社分别为农合联会员授信5亿元、3亿元。2019年,我区农合联合作社会员信用评定率达100%,授信率达92.4%。二是开展金融支农。与鄞州银行、市区联社共同推行“农合贷”“丰收农合贷”等项目,给予会员5—15%的利率优惠政策。2019年,两家银行累计为会员发放各类贷款超过2.3亿元。三是开展贴息服务。投入100万元开设区农合联信用风险担保资金账户,对符合条件涉农主体的信用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可贴息的贷款额度为10—50万之间,贴息率为1.8%—2.5%。目前,全区共有110多名农户提出申请,申请金额约3500万元。其中,自疫情发生以来,新增28名农合联会员申请信用贴息贷款,申请金额1130万元。(宁波市海曙区供销社)